欢迎访问本网站
 
首 页>>历史地理>>画地为牢
 

画地为牢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释义
    相传上古时,在地上画圈,令犯人立圈中以示惩罚,如后代之监狱。亦作“画地为狱”。今意即限定活动范围。
故事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生前任太史令。他曾花费后半生的精力搜罗了《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先秦古籍,准备编写上起三皇五帝,下至西汉的通史,但没来得及完成即不幸离世。司马迁子承父业,接过完成这部巨著的重任。司马迁年轻时曾饱览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南北,万里有余,后来,接替父职,担任太史令,这个职务使他读遍了国家藏书,为完成《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 前104年,汉武帝为了宠臣李广利建功,任命他为贰师将军征讨匈奴。另派李广的嫡孙猛将李陵统5000步兵从另路策应。李陵深入大漠千里与匈奴主力骑兵十万余人相遇。汉军直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后来汉军刀剑折断,弓箭用尽,李陵被俘。
    汉武帝先接到败报,后又误信流言,以为李陵已经投降匈奴,便下令杀掉李陵全家。司马迁对李陵非常了解,劝武帝查明真象,不料却为此受到惨无人道的处分,被处以官刑。在知识分子看来,宫刑是对人格的莫大污辱,宁肯一死也不愿受这种刑罚。司马迁出狱后,几次想到以死洗净平生的奇耻大辱,但念及平生宏愿未酬,便忍辱活了下来。不久,司马迁被提升为中书令,朝廷官员纷纷向他道喜;但也有不少所谓气节之士用古怪的目光打量司马迁,那目光分明在说:“你一个刑余之人有什么脸面立身朝 堂。”
    司马迁觉得难以忍受这种轻蔑,但必须向人们袒露他的心怀,于是他给好朋友任安写了一封信,即至今脍炙人口的名篇《报任安书》。司马迁在信中写道:“对有骨气的读书人来说,就是画个圈子当作牢房,立个木桩当作狱吏,也绝不愿意走进去(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格受到了侮辱。”司马迁在信的最后写道:“我之所以蒙羞含垢地活下来,就是还有一件大事未了。” 接着司马迁引述不少古人发奋著述的例子,作为自己的向朋友剖白了心迹,终于吐出了郁积已久的不平之气。
    后世成语“画地为牢”由此而来,但今意即限定活动范围,与司马迁的原意已有所不同。


 

亚广设计与制作

添加日期:2025年4月20日  修改日期:202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