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首 页>>文学艺术>>《清明上河图》传奇



《 清明上河图 》传奇

   

    1950年冬,中国古书画鉴定权威杨仁恺先生受文化部的委派,对东北博物馆临时库房内堆积如山的藏品进行捡拾和鉴定。
    一天,天气昏暗而阴冷,杨仁恺先生与几位同行一起认真鉴别着手上的旧画,一卷、二卷……又一卷,在不经意间,杨仁恺拿起了一卷题签上写着《清明上河图》几个字的旧画,心想:恐怕又是摹本吧。要知道此画已虚虚实实900多年。传的多,见的少,是否真在人间已很难说。并且此画摹本甚多,不断有临摹本现世,因此杨仁恺并不激动。但随着画卷的展开,他的眼前开始发亮,心跳加速。只见:眼前是一幅长卷绢画。画面呈古色古香的淡褐色,一望便知属于年代久远的物品。而画中描绘人物街景的方法,都体现着独特的古老绘画方式,与先前所见的仿摹品有着天壤之别,一看就是出自大家之手。不过在这幅古画上,后半段虽有大量历代名人的题款印章,却没有作者的签名,也没有写上画的题目。不过细心的杨仁恺在画后发现了一位历史上收藏《清明上河图》的名家题跋,获得了重要讯息。后来经多方确认,确定此古画即是旧未露面的国宝《清明上河图》。
    可用“惊喜若狂”来形容当时的中国文化界。更能用“万人空巷”来形容52年后,当《清明上河图》真本在上海博物馆展出时,人们对它的仰慕之情。人们不禁要问:在那虚虚实实900多年中,国宝《清明上河图》究竟经历了哪些磨难?又为什么有些记载中的标记没有了?谜底何在?

0001

    1111年-1125年间,北宋宫廷画师张择端历两年之久创作的歌颂太平盛世的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终于完成。该画系绢本,淡着色。画中近千人物,形态各异,他们的职业涉及仕、农、工、商、医、卜、僧、道、胥吏、船工以及家庭妇女;图中的情节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还有骑马乘轿等等;图中还有皇城的四方辐辏,百肆杂陈;有汴河的河港池沼,船只往来;既有官府宅邸,也有村舍旷野。它用高度的现实主义手法对市俗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张择端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擅长丹青的宋徽宗看后喜爱之情油然而生,用瘦金体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此画成为绝世珍宝。
    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后,《清明上河图》沦落到金兵手中,但并没有引起上层统治者的注意,只被以普通字画的身份在民间辗转变卖。
    元朝建立以后,《清明上河图》被重新收入皇宫。元代后期至正年间,宫内一个装裱匠趁装裱此作时,用一个临摹本把真本偷换出宫。到明嘉靖年间,《清明上河图》落入奸相严嵩手中。隆庆时,严嵩倒台,《清明上河图》被没收到宫廷。这是它第三次入宫。明朝中叶万历年间,《清明上河图》第三次被盗出宫,窃贼是权倾一时的太监冯保。为掩饰偷盗之实,冯保还杜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大意是:《清明上河图》入宫后,隆庆帝不喜欢字画,成国公朱希忠趁机奏请皇帝赐与他,皇帝却让估成高价,抵其俸禄。画将要给朱时,一个小太监得知此画价值连城,便将画盗走,正要出宫,管事人来了,小太监急将画藏到阴沟里,恰遇当天下雨,一连三天,画已腐烂,不堪收拾等等。
    自冯保后200余年间的传承无人知晓。但就在这期间,社会上伪本《清明上河图》广为流行。据悉,目前世界各地发现的这类伪本不下二三十种。真本《清明上河图》在清嘉庆四年被收入宫中,藏在紫禁城迎春阁内,这是该件珍宝第四次入宫,此后一直被清宫收藏直至1925年。
    在末代皇帝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们行动的第一步是筹备经费,方法是把宫里最值钱的字画和古籍,以我赏赐溥杰为名,运出宫外,存到天津英租界的房子里去。溥杰每天下学回家,必带走一个大包袱。这样的盗运活动几乎一天不断地干了半年多的时间。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因为那时正值内务府大臣和师傅们清点字画,我就从他们选出的最上品中挑最好的拿。我记得的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曹娥碑》、《二谢帖》……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阎立本、宋徽宗等人的作品。”
    被盗出宫的《清明上河图》,先存放在天津租界的张园内。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了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1945年8月,溥仪见大事不好,便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不料苏联红军截获了情报,抢先派飞机占领了沈阳的机场。满脸沮丧的末代皇帝等来的不是日本方面的接机人员,而是手持冲锋枪的苏联红军,只好乖乖地束手就擒,当然,也就顾不上随身携带的最后一批清宫宝物了。它们被胡乱丢弃在机场里,国宝《清明上河图》也在其列。最终该件珍宝随着其它的旧货被堆放进了东北博物馆临时库房。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至此,国宝《清明上河图》的劫难总算结束了。
    历尽沧桑的《清明上河图》经千年变迁,已有部分缺失,主要是前后部。据图上明人李东阳的题跋,《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现在这些画上都已不见。另外许多专家认为该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因此猜想《清明上河图》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这一切都成为了难解之谜,吸引着中外学者进行探索。

 

 

 

亚广设计与制作
编写日期:2005年1月;修改日期:2024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