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首 页>>复活节岛之谜



复 活 节 岛 之 谜


    一七二二年四月的一天下午,荷兰探险家雅可布·罗格文率领一批欧洲水手,首次登上位于太平洋东部的一个小岛。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岛上遍布着数以百计的巨大的石雕像,都长着奇形怪状的长耳朵,一副冷漠的神情,从正面、侧面以及各个不同的角度瞅着你,使人不寒而栗。因这一天是复活节,后人就将该小岛命名为复活节岛。

    该岛属智利,距智利本土3600多千米。全岛呈三角形状,长24千米,最宽处17.7千米,面积为117平方千米。岛上死火山颇多,有3座较高的火山雄踞岛上三个角的顶端,海岸悬崖陡峭,攀登极难。全岛贫瘠而干旱,岛的中部是风沙横行的沙漠,粮食根本无法生长。岛上也绝少树木,只有杂草,没有供水,没有河流,岛民只能靠挖池塘蓄存雨水度日。除了老鼠,岛上再没有其他野生动物。居民既无法种

粮,也无法狩猎,而只能用简陋的木制工具打洞栽种甘薯和甘蔗,艰难度日。所以这里的岛民长年累月目所能及的除了大海、太阳、月亮和星星,实在是别无他物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干旱、荒凉,只有少数土著居住的孤岛上,却遍布着巨大无比的巨人石像。
    这些石像,一般高7—10米,重达30—90吨,有的石像一顶帽子就重达10吨之多。石像均由整块的暗红色火成岩雕凿而成。所有的石像都没有腿,全部是半身像,外形大同小异。石像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它的眼睛是专门用发亮的黑曜石或闪光的贝壳镶嵌上的,格外传神。个个额头狭长,鼻梁高挺,眼窝深凹,嘴巴噘翘,大耳垂肩,胳膊贴腹。所有石像都面向大海,表情冷漠,神态威严。远远望去,就像一队准备出征的武士,蔚为壮观。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兴趣。



威严的石像

    对复活节岛的科学考察开始于1914年,科学家逐一统计了岛上的石像分布情况,然而一个个巨大的问号摆在他们的面前,令他们百思不解:

    面对着岛上的巨石人像,人们首先产生的疑问必定是:这些人像是怎样造成的?有人作过精确的计算后指出,这些工作量最少需要5000个身强力壮的劳动力才能完成。他们作了一个严格的实验,雕刻一件中等大小的石人像,就需要十几个工人干上一年,这还不包括完工后的运输。又有人作过精确的计算,320个劳动力产生的拉力,可以拉动一尊8吨重的石像。那么那些10吨、20吨、80吨重的石像,是怎么拉动的?这些石像又是怎么竖起来,怎么戴上20吨重的红帽子的呢?要知道这个贫瘠的小岛上居民们无法种植粮食,食不果腹,最多能勉强维持2000人的基本生存需求,靠什么来养活5000名强劳力?他们吃什么?而人们发现这个岛时,岛上仅仅生活着几百名尚未开化的土著人。他们怎么能够提供5000名劳力的各种需求,如木材、绳索、食物等呢?
    接下来的问题是石像是怎么运到海边的。如此巨大

戴着石帽的巨石人像

的石像在那个时代,仅靠人力和简单的工具是运不走的。据当地人传说,要运走这些石像,是靠鬼神或火山喷发的力量搬到海边的。还有的说,是用橇棒、绳索把躺在山坡上的石像搬到大雪撬上,在路上铺上茅草芦苇,再用人拉、棍撬一点一点移动前进的。但是,一些考古学家真的组织人这样做了,结果证明行不通。
    经考古发现,人类登上复活节岛始于公元1世纪,石像的底座祭坛建于公元7世纪,石像雕凿于一世纪以后。到12世纪时,这一雕凿活动进入鼎盛时期,前后历经四五百年。大约到1650年前后雕凿工程停了下来。在岛上的九处采石场,遗留了约300尊未雕完的石像,最高的一尊高22米,重约400吨。从现场环境看,当时是突然停工的。只见那些坚硬如钢的岩石像被切蛋糕似的任意割开,几十万立方米的岩石已被凿成初步的模样。石像,有的尚未完工,有的加工了一半,有的已加工好放在远处等待着运走。有一尊石像最奇特,它的脸部已雕凿完成,只有后脑勺的一点还和山体连接,只要再有几刀就可和山分离,然而它的制作者却突然停工了。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是突然停止的,到处是石斧、石镐、石钎、石凿,大石料上深刻的凿痕还分明可见,四处布满石屑,好像人们突然接到一个无法抗拒的命令,顷刻间舍弃了一切匆匆离去。这是怎么回事?小岛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至于石像代表了什么?也无法回答。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代表已故的大酋长或是宗教领袖。
    还有,这些巨人石像是谁造的?据第一个到达岛上的罗格文回忆录写道:当时的岛民有的皮肤为褐色,就颜色的深浅而言与西班牙相似,但也有皮肤较深的人,而另一些完全是白皮肤,也有皮肤带红色的人,只有数百口人,却分为多种肤色,这更加让人不可思议。
  有些研究太平洋的学者认为,复活节岛的巨石人像,应属于玻利尼西亚文化,根据是库克船长所说岛民所使用的话语保留着南太平洋的音韵。而据研究,玻利尼西亚的历史不可能早于公 元九世纪。复活节岛的考古调查表明,岛上最早也只能是公元十四世纪才有人居住,还有更多的学者认为,复活节岛只是在公元十五或十六世纪才有人迁入居住,这距离荷兰人首次来岛仅距100多年的时间。如此短暂的时间,居民们怎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
  但也有另一派专家认为,复活节岛上大概早在公元690年以前就开始建造祭坛。用红色火山石建造的红帽子大概造于1110年,至于石像的建造大约从公元450年开始到公元1650年左右才结束。前后共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而用碳14测定,最早的石像建于公元前1680年。那时又是谁在岛上居住呢?
  要想破解这些疑问,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岛上的文字记载。复活节岛至今人口虽很少,却有一种独特的文字。刻着文字的木板叫做“说话板”,板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象形文字,但这种 文字与世界上已知的任何一种文字都不相同,而且至今只收集到不多的“说话板”和几件刻有这种文字的手工制品。世界各国众多科学家运用了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一切现代科学 手段,却仍然无法解读。
  更令人惊讶的是,复活节岛的居民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世界的肚脐”。这种叫法,一开始人们并不理解,直到后来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从高空鸟瞰地球时,才发现这种叫法完全没错!复活节岛孤悬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确实跟一个小小的“肚脐”一模一样。难道古代的岛民也曾从高空俯瞰过自己的岛屿吗?假如确实如此,那又是谁,用什么飞行器把他们带到高空的呢?
  在复活节岛的悬崖下,有一堆大圆石块,上面刻有许多鸟首人身的浮雕图案,被称为“鸟人”。居民为什么选择了这种“鸟人”作为崇拜对象?鸟首隐喻着什么?有人认为,也许它是指一种能够在高空飞翔的智慧生物,正是这种智慧生物在高空中俯瞰地球,才得出了复活节岛是“世界肚脐”的结论。
    按说,复活节岛的秘密应在原住地居民中有所保留,但早在1862年12月,秘鲁人围捕了岛上的1000多居民,把他们运往秘鲁去掘鸟粪。岛上许多显赫的要人也被掠走,他

们所掌握的那些世代相传的特殊知识和技能也随之失传,最终只有15人活着返回岛上,还把天花病毒也带到了岛上。天花流行后,岛上人烟更加稀少,到1877年,岛上的居民只剩下仅有的110人。他们的后代已不知前人究竟做了什么。甚至他们本身就与创造了辉煌文明的原居民没有直接的关系。
    据报道,近日启动的新一期智利复活节岛巨石像勘探项目已经开始对两座石像进行仔细的挖掘。结果发现:与以前石像留在公众心中的印象一直是头或半身的形象不同,这些巨型石像竟然在地下埋着完整的躯干!考古学家们在挖掘中还发现了地面上打桩留下的坑洞痕迹,在一些石像的身上也发现了绳索勒紧的印痕,可以看出它们被向上牵引时留下的痕迹。考古队同时还发现了超过500个石质工具。这些工具被分别用于不同部位的雕刻工作,用玄武岩或黑曜岩制成,还有其他一些工具用于表面的打磨和装饰。而考古队员表示,这再次证实这些石像的确是人类打造的。

巨像埋在地下的躯干部分

    在复活节岛上,一切都是那么神秘莫测,古代和现代纠缠在一起,无法分清。谁也无法理解,那种令人惊叹的文化,会在一个太平洋中最偏僻的,与世隔绝的孤岛上,会独自演化出来。就像那一个个沉默的巨石人像一般,复活节岛留给世界的可能是一个永远难以解开的谜。  

 

亚广设计与制作

编写日期:2004年7月;修改日期:2019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