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多产自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其品种较多,一些品种适合家养。家养鹦鹉,主要是观其绚丽多姿的羽色。其中的一些种类,聪明伶俐,善仿人语,可训练“说话”,实在是件富有乐趣的事情。
家养鹦鹉,一般以选择小、中型的为好。这一类鹦鹉比较秀丽,性情柔顺,很适合于家庭饲养和玩赏,如虎皮鹦鹉、玄凤鹦鹉和牡丹鹦鹉。大型鹦鹉因其体型较大,性情粗暴,常伤害人,故一般多放在公园(或动物园)的笼舍内饲养。如要训练“说话”,则以产自我国云南、四川、广西及海南岛的“四川鹦鹉”和产自非洲的“非洲灰鹦鹉”为佳。
虎皮鹦鹉是全世界最普遍饲养的鹦鹉。其体长16~18厘米,前额、脸部黄色。颊部有紫蓝色斑点。上体密布黄色和黑色相间的细条纹。腰部、下体绿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点。尾羽绿蓝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脚灰蓝色。雄鸟鼻包为淡蓝色,雌鸟为肉色。其变种近千,羽色丰富多彩,饲养简单,管理粗放,耐粗饲料,体质强壮,不易生病,且容易繁殖。虎皮鹦鹉上嘴具钩,强壮有力,喜欢啃咬木质,故不能用竹笼,要用小型电镀的金属笼饲养。
玄凤鹦鹉,体长30~33厘米,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鹦鹉之一,也是最普遍的中型鹦鹉。易繁殖,适合手养。从幼鸟养起,十分活泼,喜爱亲近主人。
牡丹鹦鹉是最细小的鹦鹉品种,体长约13—17厘米,喙红色,眼及虹膜白色。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浅绿色,背部和翼为绿色,翼端呈黑色,尾绿色,脚灰色。另有棕头牡丹鹦鹉,头部棕褐色,俗称棕头牡丹。牡丹鹦鹉适宜结群饲养。
四川鹦鹉,体长为22—36厘米,背部绿色,喉、胸部带葡萄红色,尾羽较长,中央三枚特长。雄成鸟上嘴红色,下嘴黑色;雌成鸟上下嘴均为黑色。雄、雌雏鸟嘴均呈红色,待羽毛长得丰满后,嘴逐渐转为黑色,以后随着发育,雄鸟上嘴再度转为红色。
非洲灰鹦鹉,属大型鹦鹉,喜攀爬,不善飞翔,生活在非洲西部,偶见于非洲中部,以擅仿人语闻名,是“最聪明的鸟”之一。其外貌平庸,但智商较高,是已知的几种可以和人类真正交谈的动物之一。从小饲养的非洲灰鹦鹉不但受人喜爱,且十分乖巧、亲近人且安静。因智商高,饲养时主人需给于更多重视和关爱,否则易导致抑郁,引起拔羽。

非洲灰鹦鹉
鹦鹉的饲养并不难,小型的可用金属笼养;中型的最好上架饲养,笼养容易折损其长尾。由于鹦鹉嘴甲较坚硬,又喜欢啃咬,所以上架饲养或笼养,笼架应用金属材料制成。鹦鹉的饲料以玉米、小米、稻谷为主.并经常供给青菜和水果,每星期加喂熟鸡蛋一次。但要严格控制脂肪饲料的喂量,如果喂得过多,会使它的羽毛生长不良,甚至还会使羽毛脱落,影响观赏。在饲养时,发霉变质的谷物和水果不能饲喂,尤其在江南的梅雨季节,更应注意饲料的质量和饮水的清洁。鹦鹉属热带和亚热带鸟类,冬季应移入室内,否则极易受冻。
如养有成对鹦鹉,可使它们繁殖。5月初,雌雄鹦鹉开始发情,雄鸟常跟随雌鸟左右,不久即见有交配和营巢现象。此时在笼内要置些树枝、草茎任它们衔取。一般5月中、下旬产卵,一窝卵3~5个,卵呈白色圆形,孵化23~24天出雏,经20~25天雏鸟开始站立巢外,再经2星期雏鸟逐渐具有飞翔能力。在育雏期间,可适当加喂些新鲜玉米,每天再喂些熟鸡蛋,以促进幼鸟成长。
鹦鹉善仿人语,这点深受人们喜爱。如何训练鹦鹉学舌,这是饲养鹦鹉者最关心的问题。训练时有几点要注意:
1.训练鹦鹉学习说话或唱歌,首先要使它和人亲近,等到它消除了对人的恐惧感后才能开始驯教。
2.训练时环境要安静,要有耐心,人不能太靠近笼架。教话的声音要清晰,词句要简单明了。每次教一句话,发现鹦鹉有模仿反应后反复教。在第一句话还未熟练时,千万别急于教第二句话。如语句太长,不妨分段训练,待熟练后再连成句,否则,会把鹦鹉搞糊涂,反而影响驯教。
3.如果驯教时发现鹦鹉不注意声音,光注意人时,驯教者应隐藏起来,只以声音驯教。
一般说来,雄鹦鹉比雌鹦鹉记忆力好,容易驯教。训练鹦鹉学舌,以选择幼年雄鸟效果较好。但并不是所有鹦鹉都有学舌本领的,较适合的是四川鹦鹉。
鹦鹉不易染病,但饲养不当,也会生病。常见的是:
感冒。其症状是流鼻涕。鸟儿感冒后,应立即移到室内饲养,并给以保温,很快就会自愈。若病情不能自愈,可将硼砂溶于温水中,配成2一4%的硼酸溶液,用来冲洗鼻孔周围;也可在饮水中滴几滴葡萄酒或喂给维生素制剂,帮助它恢复健康。
拉痢。病鸟一般排白色浆状稀粪,下腹部羽毛沾污。鸟儿患此病后,主食饲料只喂稗子,并转放暖和的地方饲养,要一鸟一笼隔离,防止传染。在饮水中滴入红酒数滴。重者可使用药物,在饮水中加痢特灵0.01%(每片研碎后加水1000毫升),连饮3天即愈。
鹦鹉热。又称衣原体病、鸟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它来自鹦鹉,故取名为“鹦鹉热”。会感染人。此病主要靠防治。鸟笼应经常使用2%漂白粉喷洒,或用5%的甲酚皂液冲洗。
寄生虫病。主要是羽虱。除虱的办法可用兽用消灭清粉或用神奇药笔涂抹。平常要保持清洁干燥,预防寄生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