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首 页>>春兰名品:集圆

春兰名品:集圆

    在传统的浙江名兰中,有一品位于春兰“四大天王”之列的名品:集圆,又名老十圆。关于该品名兰的来历,线索比较清晰:清朝道光末年(1850年),为一云游高僧栽种;到清朝咸丰 二年(1852年),余姚张圣林获得,后携至许韵琴家。
    其叶微垂,草长20-25厘米,夹杂细垂叶,老叶成斜垂型,叶尖钝,叶脉较深,叶质厚,脚壳低,苞叶绿中带微红。花较小,为梅瓣,有时也开梅型水仙瓣,三瓣稍长圆。五瓣分窠,小刘海舌,花色微带黄绿色,肩平,瓣肉厚。花容端正,硬挺,花期长。


集圆的典型梅瓣花,三瓣宽阔、着根结圆

    集圆生长势强健,栽培较易,繁殖快,容易开花,是春兰中流传最广泛的品种之一。

    关于集圆为何又名老十圆,这主要是该品春兰被发现以来,流传甚广,且该品兰草善变,栽兰者就根据自己的观感取名。
    按现有传说和资料,当年云游僧并未给该兰取名,但最初应先有十圆之名,取其三瓣圆润呈一字肩,如和尚合十,外加下部的一支花杆,正好是个“十”字,得名“十圆”。集圆则是后来获得此种的艺兰家根据该兰开典型梅瓣花时三瓣宽阔、着根结圆,由“结”变“集”而得名。至于后来十圆变为加了个“老”字是因为后世又掘得了新的瓣型草,该草被命名为“后十圆”(据说就是现在的翠一品),为使两者有所区别,就加上了“老”字。
    事实上,集圆的多变,也为这种一物多名提供了依据。一会儿是标

三瓣圆润呈一字肩

准的梅瓣,一会儿是梅型水仙瓣;一会儿是抽出的花草为“深赤红色”,一会儿又是“绿中见紫”;有时草也不同 。这些皆因草性不同造成的。使得兰界为此一直争论不休。
    但不管怎样,对于有着一百六十年以上流传史的“植物古董”,这种争论实属正常。其间确有可能发生过芽变,现在的流传品与原种确已可能不同。
    一种确认的芽变是集圆有了花叶双艺的分枝,也叫集圆爪、老十圆爪或中华一品梅,为金边爪艺,花上也有反映。该品种,花高约8厘米,叶幅0.4~0.9厘米,叶长13~34厘米,有光泽,爪艺明显,香气足。

注:相传,清朝道光后期(1846-1850),嘉兴落帆亭(位于嘉兴市杉青闸路与东升路交叉口,此地原为古运河畔的水上要冲,因运河上有桥,所以船只必须先拉下风帆,放倒桅杆才能通过,故而得名)后面,有座庙宇叫“修圹寺”。大约在这段时间内,寺内来了位云游和尚。按规矩,云游僧不能在修圹寺常住,但此僧有一爱好,喜欢栽兰,引来了兰道同好,其中与一位当地的杨姓老人更是一见如故。此老与官府有些交情,居然由官府出面让云游僧留住在了修圹寺(该寺在太平天国兵灾中被毁)。在云游僧花费近十年功夫收集的几十个异品兰花中,就包括老十圆。其他品种因后来的战火未能流传下来。

 
 

亚广设计与制作

编写日期:2012年9月11日;修改日期:2021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