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产自四川峨嵋山。徐姓花农于1988年3、4月间在峨嵋山上发现此花,当时开着花,徐姓花农觉得非常漂亮,便带回家栽培
。但由于管理不当,该花整体有衰败趋势,徐姓花农只能在4个月后第二次开花时,拿到花市上出售。当时共有10多个头,根部比较差,苗不甚完整,被逛花市的峨嵋兰花协会会长邓远星先生发现并购入
。经邓远星先生精心培育,于1989年复花。他将其命名为“荷王”。因在峨嵋山本地,该花外界不知,后传入香港,返销广东,名气才著,被传为广东出产,归入新发现建兰类。其实广东、福建建兰成名很早,但宽瓣者极少,现在更不见传世标准荷瓣、梅瓣及水仙瓣品种,可见建兰中自然产生的真正瓣型草难觅踪迹。四川四季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下山,发现了不少瓣型品种,而早年有能力最先宣传的是香港、台湾和广东、福建,导致人们认为这些瓣型四季兰也产自南方,其实四川才是它们的原产地,“荷王”也如此。该花因早期来源模糊,导致多人为其命名,所以有书籍记述有同物异名者,不足为怪。
特征:“荷王”花为荷型瓣,黄色带白覆轮,舌平前伸,上缀对称红斑,花径约三点五厘米。其花香味纯正,不浓不淡,持久绵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