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首 页>>山野粗物话枸杞
 
 
 

山野粗物话枸杞

 

    枸杞为茄科植物,其得名甚为久远。早在三千年前,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对这种植物已有了描述。在第二篇,四牡中,描述差人苦于劳役,叹息不能回乡的句中,有这样一段:“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意为:鹁鸠(一种鸟)在结满“杞”的树间飞上飞下,但王事无休无止,无暇侍奉母亲。句中的“杞”,记载了古人对枸杞已有了认识。但当时称为“杞”。至于“杞”变为“枸杞”则源自我国战国时的一个传说。相传当时秦国有一乳名狗子的青年农夫,娶杞氏为妻。秦国自商 鞅变法后,雄心万丈,国力大增。男人是农民,也是战士,狗子被召出征。当狗子服完兵役回家,适逢家乡闹饥荒,饿殍遍地。狗子甚为惶恐,不知老母与妻子现状如何?然而到家一看,老母精神矍铄,妻子面色红润,全无路人饥饿之状,甚为惊讶,谓妻曰:“路见乡邻皆饥,唯母与尔饱满,何也?”妻对曰:“尔从军后,吾终日劳作,勉为生计,去今之年,蝗灾涝害,颗粒无收,吾采山间红果与母充饥,方免其饿”。其母曰:“吾若非尔媳采红果食之,命已殒矣!”狗子喜泣,对妻更为敬之。邻人闻之,争相采食。古女从夫姓,众人将此红果所做之食称为狗杞食,后演变为枸杞。
    后人发现,这红果有滋阴补血养肺建胃之功效,民间医生采之入药,关注的是这果子,称其为枸杞子。其实,枸杞从根到皮到叶到果都有药用、食用价值,那是后话。唐代诗人刘禹锡曾有诗赞曰:“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诗中的“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那可是另有妙用了。现代的盆景爱好者,就是利用上两句的描述,将采自山野的枸杞老块,缩龙成寸,纳入盆内,成为沧桑毕显的园艺佳品。


枸杞花(摄于2002年9月24日)

    可见, 枸杞对于我们,是既可赏,又可食,更可延年益寿的宝物。
    我国出产的枸杞以宁夏为贵。其果大,肉厚、质柔、味甘,药名甘杞子。除此而外我国各地普遍野生土枸杞,它果小子多,但多有寿命几十年甚至百年的老根,是常见的盆景制作良材。在园艺上,另有一种黄枸杞,又称玛瑙枸杞,果大若宁夏枸杞老种,色晶黄、半透明,为宁夏枸杞的一个变种,用来制作盆景,十分美丽。在野外,还有一种极少见的黑枸杞,其果乌黑,所含维生素和脂肪远高于红果枸杞。是枸杞中的稀罕之物。


土枸杞子(摄于2002年10月30日)

    家庭培育,用土极随便,普通田园土即可。材料可在荒山、野地等处寻觅枸杞老根,选好挖回。最佳挖取时间是在早春萌芽前,很易成活。取得的胚块应有个恢复的过程,常埋入土中,让其生根,适当造型,经一、二年恢复再上细盆。碧叶、紫花、红果、老干,有山野林木之趣。若要培育独干,可将从枸杞的蔓生丛中选最强壮的一枝,缚于支柱,余枝尽剪去,其间底部萌发枝条一律剪去,一年可高达2米,3~5年干粗如拇指可基本形成树形。
    现在野外枸杞老根已渐难觅,其实在春季萌发前,用枸杞粗壮枝,切段扦插,也容易成活,第二年即可开花结果,还可尽显老态。这是制作枸杞盆景的快速方法,只是比较适合制作小型盆景。
    实在没有老株,用枸杞种子繁殖也行。一般春天播种,第二年可开花结果。只是玛瑙枸杞不适合种子繁殖,往往会退化,子代不复有黄枸杞果色晶黄、半透明的特征了。



 

亚广设计与制作
编写日期:2013年6月6日;修改日期:2013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