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菊绿牡丹
“绿牡丹”,花色碧绿如玉,晶莹欲滴,日晒后绿中透黄,光彩夺目,是菊花家族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关于“绿牡丹”的来历现已不可考。据德龄记述的清宫生活中,知慈禧时期已有绿牡丹,只是她无缘得见。这样说来,在清朝后期,绿牡丹已出现,只是非常稀有。
这种初开绿色深,渐次外部花瓣浅绿,中部花瓣翠绿向上卷曲,心瓣浓绿正抱,整个花冠严谨,呈扁球状的名菊,为芍药型的中轮花,这也是其得名“绿牡丹”的缘由吧。花径10-15厘米,随栽培条件而异,不露心。叶片肥厚,下部较长,长叶柄,柄较宽,基部有托叶边缘略圆,有尖圆齿状,中裂,茎梗褐绿色,粗壮、矮。中花期。
“绿牡丹”扦插成活率低,一般在五月上旬摘其顶端芽7—10厘米扦插。盆土以素土为好,插后注意浇水、遮荫,四星期后生根,进行第一次搞心,保留三片叶子,同时松土,施稀薄液肥。二星期后分苗上盆。夏季高温雨水多时需防雨降温。七月中旬确定保留分枝后再次摘心。
立秋后天气渐凉,是菊花发育好季节,应勤施稀薄液肥。八月上旬可以剪去分枝上多余的技条只留最低的一个长势茁壮的新芽培养,可防脱脚和老化,兼收控制高度之效。九月中下旬绿牡丹开始封顶现蕾,现蕾后应及时剥去侧芽侧蕾,同时肥量稍加大,确保主蕾的生长发育。经过半年的辛劳,十一月初,绿牡丹就会以其雅致的花姿回报您了。
总的来说,家养的“绿牡丹”花径都不会太大。笔者栽培的常在10厘米左右。要大,除了少分枝,还要加强肥水管理。如要留种,因该品种生长慢、长势相对较弱,脚芽萌发少,故开花植株不能长期放室内观赏,否则易不发。特别注意,该品种耐肥而忌水渍,管理技术要求精细,适宜三本、多本菊培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