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曾担任周朝的史官,负责管理国家的图书。后来,周室衰微,老子决心归隐。当他来到函谷关准备出关时,被把守此地的尹喜拦下问道,于是老子就写下这部流传千古的《道德经》赠于他。正因如此,这一深邃的巨著才得以传世。老子在写完此书后,便骑着青牛出函谷关而去,从此不知所終。
按年代对比,《道德经》约成书于公元前485年,历时久远,祖本已失,晋王弼注本曾是本书能见到的最早版本,直到1973年在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更早的抄写在帛上的抄本为止。抄本有两份,一份抄写于公元前206年以前,另一份抄写于
公元前179年左右,以第一份更接近于《道德经》原本。
历经二千五百多年的流传,后世所见《道德经》与老子原稿已有出入,这既有抄录中出错所致,也有人为改动的因素。唯有与最初本对照,方能领会原著的真意。
本内容以晋王弼注本原文为主,在后世改动处列出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本对应,以理解老子《道德经》的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