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蛉子又名蛣蛉,是直翅目蟋蟀科的小鸣虫,以鸣色清脆、悠深而见长,在南方有着长久的玩赏史,是许多玩家的至爱。

上品的金蛉子,身体闪亮如金,声如金属铃子的响声,故被爱好者称为“金蛉子”。
每到秋季,金蛉子就上市了。对玩家而言,选购一只上好的金蛉子那可不是小事,这关系到玩赏时间的长短和鸣声是否悦耳。与蟋蟀相同,善鸣的是雄金蛉子,行家选购,往往注意四个方面:
一、虫子面世有讲究:尽量购立秋前蜕出的成虫。此时因气候条件适宜,食物丰盛,虫子身体状况好,寿命较长,如饲养得当,可活过春节;如购得的是寒露前后蜕出的成虫,因天气已凉的缘故,往往体弱,寿命就短,即使精心饲养,也几乎无一可以越冬。
二、产地来源有讲究:在我国,金蛉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北、安徽、江西、江苏、山东、河南等省,但以苏南和上海浦东一带所产的金蛉子品质为上,其体壮身健,鸣声甚佳,更以苏州常熟所产者鸣声稍高,为玩家所爱;浙江和安徽等地所产略次之。所以在选购时,要问清来源。但问题是,现在苏南和上海浦东因城市化的发展,原先的生态环境已有很大改变,野外的金蛉子已越来越少见。上世纪九十年代尚能在苏州灵岩山景区见到较多的金蛉子,而现在已很难见到。所以玩家的选择很有限,更多地要从其它方面来考虑了。
三、虫体外观有讲究;从传统经验,好虫有身长,体高,后肢紧靠身体的特点,须枪要全。细须(俗称丝须)比较雅致,粗须(俗称柱须)较为粗俗。若须长能达40毫米以上,顶端渐细呈尖形者,则为上品。好虫的头、胸及肢,黄白色占1/3~1/4者为上品,黄绿色占1/3~1/4者次之。腹部灰绿者为幼虫,大都在立秋前蜕化,寿长;腹部近黑者为晚虫,在秋后蜕化,寿短。眼绝大多数为黄绿色,称翠眼;少数为绿色,称碧眼;最罕见的为一翠一碧,称金银眼或鸳鸯眼,最为奇特。
四、虫子鸣叫有讲究:金蛉子善鸣,更以色为金黄色的为最。一般一天可叫4~5小时。鸣叫声为“铃……”,连续不断,好似一串金铃在连续摇动。鸣声分短鸣和长鸣,短鸣往往历20秒左右,长鸣通常在100秒左右。金铃子日夜都会鸣叫,白天比夜晚叫的更欢,尤以天气晴朗时鸣叫得最为起劲。鸣叫时,有正身鸣叫和侧身鸣叫两种姿势,侧身鸣叫的是老弱个体。饲养久的金蛉子,时间长了就不那么起劲了,尤其进入冬天后,有的根本就不鸣叫或很少鸣叫,解决的办法是:放1只雌虫到雄虫盒中去,可刺激雄虫鸣叫,这种做法玩虫界称之为“下雌”。一般过半天后,把雌虫取出,雄虫又会鸣叫好一段时间。
金蛉子的饲养并不难。玩家常用小盒子养,材料选竹、木、牛角、塑料和有机玻璃质的,但都必须注意留有通气孔,否则会将它闷死。盒底部或边上应开有圆洞,并有活塞,便于虫子进出和添放食物。器型有圆、方或长方形,但最好是稍微扁一些,便于冬天随身携带以保暖。
金蛉子属杂食性昆虫,可投喂南瓜、胡萝卜、苹果、荸荠、梨子、黄瓜等,但要切成小块,大小以能通过饲养盒小口塞入为准。不论喂那种饲料,都要求新鲜、清洁,要及时清除残余食物及粪便等污物,保证其环境卫生。
入冬后,资深玩家会将虫盒放胸口随身携带,以自己的体温为虫子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这样,整个冬天都能听到虫子细声细气的鸣唱,让人虽身处闹市之中却有如在旷野草丛的感觉,使心灵得到一份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