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随着国际贸易、旅游以及交通等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的危险性日益增加,并已成为全球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我国,仅烟粉虱等11种主要外来入侵生物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
烟粉虱是一种全球性的害虫,其主要危害叶菜类、瓜类、豆类、棉花等作物,危害严重的田块作物损失率在50%以上。烟粉虱成虫体长不足1毫米,但繁殖力极强,群居性很高,主要吃食植物汁液造成植株衰弱甚至枯死,若虫和成虫还能分泌出蜜露诱发病害。密度高时,植物叶片呈现黑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烟粉虱一年可繁殖多代,且世代重叠。目前虽可用化学药物控制其危害,但是还没有根除的办法。
此外,泛滥成灾的水葫芦,则是较早发现的入侵有害生物。水葫芦在适宜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个新的植株,一枝花大约结300粒种子。一亩水面的水葫芦约有13万株,合18吨至25吨。当年,正是看好这种惊人的生长繁殖速度,水葫芦才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为一种猪用饲料和替代有机肥料被引入我国,然而,这种优势很快变成了一种几乎无法控制的致命缺点,随着用量的逐渐减少,水葫芦逐渐成为能迅速恶化水质、破坏其他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温柔杀手”。
另外,象寄生植物菟丝子也是很难对付的外来有害生物。它有超强的的繁殖力,属全国重点检疫对象。其本身无根、无叶或叶退化为小的鳞片,茎呈线形,光滑无毛,所以本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靠缠在其他植物上吸收养料和水分,同时可给其他植物的输导组织造成机械性障碍,从而对豆类、瓜类及多种禾谷类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甚至绿化草坪,如三叶草草坪也不能幸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专门的化学药物能有效杀灭菟丝子。
事实上,入侵有害生物只是生物人侵的一个方面。广义的生物入侵的概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导致当地生态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的过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外来物种”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平常吃的小麦、石榴、核桃、葡萄、胡萝卜、菠萝等原产地均在境外,但引入我国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生活。可见,外来物种有利有弊,要看实际的效果。
一般来说,外来物种有三种入侵方式:一是有意识地引入用于农林牧副渔生产、生态环境改造与恢复、景观美化等目的的物种,如水葫芦、绿化苗木等,之后逐渐演变为入侵物种;二是无意识地随着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传入的物种,如小龙虾等;三是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而传入。
从我国主要外来虫害和杂草的入侵成因来看,大部分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外来物种为何能打败本地物种,“反客为主”呢?环境专家分析,首先是外来物种在其原生地,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制约,这种制约是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非常稳固。一旦离开原生地,外来物种的生长就不再受到制约,只要条件适宜,就会疯长、蔓延,演变成“入侵者”。其次,人类活动有时会无意侵犯到自然物种,致使部分动植物逐渐“衰退”,给了“入侵者”以“可乘之机”。 当然,
入侵的外来生物,其危害的角色也不是恒定的。小龙虾就是一个例子。 小龙虾原产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20世纪30年代末期由日本人带入我国南京,后扩散到长江中下游各省市
。其生存能力特强,以打洞掘穴为能事,成为外来生物入侵的一个典型例子。据2013年媒体报道,云南哈尼梯田就遭到小龙虾的危害,政府不得不花巨资杀灭。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前,小龙虾对江南农业危害还是很大的,主要是它们的
繁殖实在太快了,而个体胃口实在太好了。但近十年来,随着嗜好此物的人越来越多,小龙虾居然成为了美食中的抢手货,变得供不应求了
。可见,有些外来入侵物种,经一定时间,也会归化,发展会限制在许可的范围内。
总之,有害入侵生物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积极寻求限制的办法,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