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梅
蕙兰绿壳绿花梅瓣精品,名列蕙兰老八种之一,是一种名贵兰花,具有很强的观赏和种植价值。
该兰发现于清朝嘉庆元年(1796),系当时上海的一位叫李良滨的兰家所选育,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其叶长40—50厘米,宽1厘米左右,叶片两边向内卷曲(叶片呈槽形),叶片半垂。其苞叶绿色。花杆细长出架,着花较少,一般都只有5到8朵。花外三瓣长脚、圆头,收根,半硬捧;开放时三瓣肩平端正,盛开后副瓣偶有后翻状;花色翠绿,花朵舒朗,神韵绝佳。该品种舌短,前端两边有向上浅沟,带钩尖,舌片前端上翘,靠贴捧瓣。若从舌左右两边看,可看到舌与捧靠贴处两面各有一个穿腮孔,称穿腮小如意舌,这是该品种最明显的特征。此草不易花,夏秋多施磷钾肥、多晒太阳可增加着花率。
该品种因有一定年头,真品曾一度难见,后来却被人发现尚留存在浙江长兴普通爱花者手中。
说起老上海梅原生种能保存至今,还有一段故事:
浙江长兴县有一厨师蒋金生(也有说是农民),生于1902年。在25岁时,县保安队下乡“征粮”,强迫蒋缴大米15石。当时蒋无力缴出,期限到后,保安队将蒋五花大绑拖到河滩上要枪毙,其妻下跪苦苦哀求,额头磕破,血流满面;她请求宽限3天,答应设法去借筹如数交足。后蒋虽逃过一劫,但放回家后便精神失常。他有一位忘年交沈松林先生,得知消息后,特地从湖州赶到蒋家去看望,劝他好好养病,并表示愿在经济上加以帮助,希望他放宽心来不要为所欠的债发愁。临别赠予他十个兰花品种,其中有程梅、老上海梅、宋梅、大一品、郑同荷、盖荷等等。从此蒋便在家种花养病。
数年之后,蒋金生病愈,但忘年交沈松林已离世,这使蒋金生想起故人心里难过。见花如见人,从此他更加精心地侍弄这些花草,以追思挚友,不辜负沈松林对自己的权权爱心。
时间到了20世纪70年代,长兴运输公司有位凌培根师傅因病动过手术后在家疗养,他常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练太极拳,还喜莳花弄草,以此调养身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蒋金生认识了,因志趣相投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1982年春,凌培根去蒋家,他看见几大盆蕙兰放花正旺,那高高的花莛上缀着嫩绿色花朵,上下排列有序、幽香四逸,煞是诱人。他向蒋打听这些花的花名,但蒋金生因没有上过学,本人对兰花没有钻研,根本不知道这些花有多大价值,种花只是为欣赏和消遣而已,故将老上海梅称为“金黄素”;程梅称为“宋金素”。当得知凌培根也喜欢此类花,当场就脱盆分苗,各种都挑了数苗分给林培根。
经过几年的精心栽培,凌培根所养的几个惠兰品种也先后开花。消息传到与长兴相邻的江苏宜兴,不少兰友赶来长兴看花。有位宜兴兰友看了花后说:“此花像‘老上海梅’”,但这观点没有得到别人认同。事实上当时人们认为真正的“老上海梅”已失传,市面上能见到的都模棱两可,关键是没有记载中的品种特征。
凌培根受到那位宜兴兰友的启发,对自己栽培的那盆疑似“老上海梅”的蕙兰对照前人记载进行了几天的观察和比较,终于发现此花的舌瓣腮部与双捧基部互相靠搭的地方有一个小孔,且竟朵朵如此。他试着将此草的叶尖从腮孔中穿过去,成了;换一朵再试,又成了。根据这个基本特征,这所谓的“金黄素”定然是真正的“老上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