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首 页>>松花团子
 

松 花 团 子



    苏第一次吃到松花团子是在苏州木渎古镇游玩时,拿出来卖的是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家,粉嘟嘟一团,表面黄黄的一层细粉,闻起来有股清香,咬起来糯糯的,内含一包混合着黑芝麻的糖汤,吃口很好。
    传说,松花团子出现于两干多年前的古吴地。当时太湖洪水泛滥,淹没了许多村庄,上古尧帝率禹等人治水,所扎营地在现苏州吴中区的尧峰山上。江南多湖泊,盛产水稻,稻中的糯稻,其米粘性强,吃口好,耐饥饿,非常适合磨粉做团子,于是当地妇文便做了团子用来慰问治水大军。可是,做好的团子盛放到竹篮里,互相叠压,经一路颠簸,送到治水工地时已糊成了一团,难以拉开。
    在回村的路上,其中有个叫阿妹的姑娘,一直思索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正是马尾松开花的日子,沿着崎岖的山路上,一阵山风吹来,几颗松花从树上飘落到阿妹姑娘头上,黄花衬着乌黑的秀发,引得女伴们一阵赞叹,好看。阿妹顺手采了几朵,一下粘了满手的黄粉,香香的,爽爽的,江南此季节湿润、黏糊的感觉一下没了,阿妹姑娘灵感顿生,便采了满满一竹篮松花,带回家后,她把黄簇簇的松花晒干,碾成粉末,试着将做好的团子在松花粉里一滚,再把团子拿在手上,果然没有往常那样粘手了。阿妹姑娘忙告诉了村里的小姐妹,用此法,团子送到工地还好好的。松花团便由此产生了,制法流传至今。具体制法如下:
    准备松花粉:松花团子上的松花,来源于马尾松。每年这个季节,马尾松都要开花。其花为数十粒花蕊聚成一颗蛋形似的球,这就是松花。采摘松花是有讲究的,不能采那些特别小的花,因为就算晒上很多天,也不能晒出浅黄、喷香香的松花粉来,要挑大的。松花采回家,凑一两个大太阳天,放在匾里晒,几天松花就蓬松了,然后轻轻把粉扑下来,用细纱布绷一个小筛子,把粗粉放上筛一遍,就得到了浅黄的松花粉。如用手摸一摸,会有一种轻、柔、滑的感觉,还带着一股很香很香的味道。据说,以前当地人还把此粉用于孩子的夏天擦身,可防痱子。按《本草纲目》记载,“松花,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祛风止血,亦可酿酒。”,好处显而易见。
    准备米粉:用糯米六成、粳米四成相混合磨成米粉;也可按此配比将现成的糯米粉、粳米粉混合得到。
    准备馅料:主要有赤豆(捂酥)、熟芝麻(炒熟碾碎)、白砂糖,加入适量水,将三者拌在一起即成。也可仅用碾碎熟芝麻拌白砂糖,如我在木渎古镇吃到的那样。传统上,还可拌入切碎的马兰头(一种野菜,苏州人很喜欢吃)。
    具体做时,先和粉,然后取一小团粉搓圆了,用手捅一个洞,再以拇指为轴,其他四指绕着拇指转着捏粉,作出一个小臼,之后往小臼里放馅料,最后收口。团子做好下锅煮熟,捞出来滤一下水,然后放在松花粉里均匀地滚上一层即成。




亚广设计与制作
编写日期:2015年1月23日;修改日期:2022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