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严晶的个人主页
 
首 页>>雨花石

雨 花 石

    雨花石为我国特有的美石。相传一千四百多年前,梁武帝时期,高僧云光法师在南京石子岗讲经,精诚所至,感动上天,天花纷纷降落,落地化作五彩石子 ,故称雨花石。其实它形成于距今250万年至150万年,是天然的玛瑙石、蛋白石、水晶石玉髓、燧石等卵石的总称。其主产地在扬子江畔风光旖旎的六合县。在我国最早介绍矿产的著作——《云林石谱》(宋·杜绾著)中记载:“六合县水中或沙土中出玛瑙石。颇细碎,有绝大而纯白者,五色,纹如刷丝,甚温润莹澈。”“江宁府江水中有碎石,谓之螺子石,凡有五色,大抵全如六合县灵岩及它处所产玛瑙无异。”

    雨花石种类繁多,它的成因和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以玛瑙砾石为例,它来源于原生玛瑙。一般认为,原生玛瑙是由岩浆的残余热液形成的。这种热液充填在火山岩如玄武岩、流纹岩的空隙中,因空隙的形状不同,或成玛瑙球,或成玛瑙脉。经过自然力的作用,原生玛瑙脱落而出,再经过山洪冲击,流水搬运,磨成卵石。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在砾石层中的雨花玛瑙石。 
    雨花石以其纹奇、色艳的自然美著称于世。它的圈状花纹是二氧化硅胶液围绕火山岩空隙、空腔,由内壁开始,从外向内多层次逐层沉淀而成。在其生长过程中,常常发生带色离子和化合物的周期扩散。原生玛瑙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铁和微量的锰、铜、铝、镁等元素及化合物。它们本身具有不同的色素,如赤红者为铁,蓝者为铜,紫者为锰,黄色半透明为二氧化硅胶体石髓,翡翠色含绿色矿物等等;由于这些色素离子溶入二氧化硅热液中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因而呈现出浓淡、深浅变化万千的色彩,使雨花石艳丽秀美。
    雨花石在盛唐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唐懿宗的女儿同昌公主出嫁就曾以出产于金陵的“九玉钗”雨花石作陪嫁。两宋时期,以雨花石为题材的诗文大量涌现,大文豪苏东坡写下了历史名篇《怪石供》,对雨花石一类的长江卵石作了生动的描述。但真正欣赏雨花石则始于明代。明万历 年间,雨花石交易市场己在南京雨花台、夫子庙等处形成。著名文人陈继儒在《太平清话》中记述道:“甲午八月游秣陵,贾客以白瓷盘贮五色石子售之,索价甚高,其石皆出六合山玛瑙涧。”明末清初的的文学家张岱写的《雨花石铭》云:" 大父收藏雨花石,自余祖、余叔及余积三世,而得十三枚,奇形怪状,不可思议。" 
    历史上观赏、收藏雨花玛瑙石的名家中有一位是六合的县令、晚明四大书画家之一的米万钟。清初宋牧仲《筠廊偶笔》中有关于他的传说:“六合文石得名自公始,公珍藏六合石甚多,有一枚如柿而扁,彩翠错杂,千丝万缕,即锦绣不及也。一日舟泊燕子矶,月下把玩,失手堕江中,捞取不得,明年复系缆于其处,忽见江面五色光萦回不散,米曰:‘必吾石也’。泅求之果如所言,后此石与七十二芙蓉砚共同殉公葬。”进士出身的米万钟因受阉党魏忠贤的迫害贬为县令“十年改邑不改官”由四川铜梁县调至应天府六合县,他品格高尚,书画造诣很深,所以和灵岩山的玛瑙石便能一拍即合。他对雨花石爱之成癖,不但亲自到灵岩山玛瑙涧 (今名砂子沟)去采石,还“自悬高价,广收奇石”。在他的推波助澜下,六合民间采石、卖石、藏石、赏石之风大盛。“六合石子,千钱一枚。”为当时文人学士“书室、净几不可缺之物。”“好事者竞出金钱购之,而贫者终日奔走以自给。”“每得一枚,则父子相赏、怡怡终日。”有人辟了“醉石斋”、“石圃”用以收藏展览各种精巧奇石。其中有“三山半落青天外”、“雨中春树万人家”;还有“庐山瀑布”、“琅琊古雪”、“潮生瓜步”、“万斛珠玑”等等。画家为灵岩玛瑙石作画、诗人为灵岩玛瑙石赋诗:有曰“冰丸颗颗照清泉,犹带西山五色烟。”有曰“玛瑙浮来山水趣,琉璃映出锦鱼鲜。”有曰“非声非色非香味,别有幽芬来袭人”。
    由此推知:大约在明万历年间,已出现历史上第一次“雨花石”热,并且也说明了雨花石绝美者稀少难求。
    民国以来,雨花石收藏呈越来越热之势,周恩来、徐悲鸿、老舍、沈钧儒、梅兰芳等许多政界、文艺界名人几乎都喜欢雨花石。画家陆俨少于抗战期间,逗留重庆近七年之久,留连江边,多次淘汰,共得石七枚,翠竹兰草、梧桐仕女、平沙落雁、秋林夕照、梅雀寒林等,他借此消遣,从中领悟画理。 国画大师徐悲鸿在南京任教时,常到雨花台觅石,他为其精品石题诗曰:“云里藏踪迹,苍然冰雪姿。清风明月夜,一唳动人思。”周恩来当年作为中共代表团团长,驻于南京梅园新村时,与邓颖超到雨花台捡回雨花石养于清水中,日夕观赏。后来郭沫若曾对这些雨花石赞叹道:“宁静、明朗、坚实、无我,似乎象征着主人的精神。”正合了“石不能言最可人”。
    雨花石虽色彩斑斓,内涵丰富,但一般来说,能清晰表现大自然中山水人物和动物花卉等图案的雨花石,才是藏石家们心仪的宝物。这些精选后的雨花石一颗颗静静地安身在洁净的瓷碗中,蕴含着山川的精华,映漾着日月的辉彩。藏石者既可将它们搁置于案头或琴桌上,闲来无事时细细品味;也可随身携带,邀上几位同好在公园茶室里边聊边品,细细体味。 
    雨花石的鉴赏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质地。古人云:“观物必造其质”。雨花石如出水芙蓉,天生丽质。讲究通透、水灵、细腻、纯真。通透者,体有玲珑秀丽美;水灵者,观之灵动异常;细腻者,雅洁可爱;纯真者,深得自然之趣。
    二、形态。雨花石多为砾石,在观赏石家族中以小巧玲珑取胜,可谓“小家碧玉”。圆润光滑,无突兀之感。
    三、色彩。雨花石色彩极为丰富,白如霏雪,紫若蒸霞,绿映远山之黛,黑回瀚海之波,黄踪可荐于虞 ,朱者如美人睡痕;更多者兼具各色,朝暾暮霭,断霞散彩,群芳不能喻其艳,锦绣不足比其容,即使丹青高手,也难仿其色。对色彩,雨花石藏石界有个说法:“蓝为贵”、“紫为稀”,“绿为珍”。主要是这类颜色的雨花石稀少而已,物以稀为贵。
    四、纹理。雨花石又称“文石”,表面纹理千变万化。或曲折蔓延,或参差错落,或像形,或抽象,不一而论,变化无穷。对其鉴赏 ,不求多,不求少,贵在“奇妙”,富有美感。
    五、呈象。由质、形、纹、色的巧妙变化和组合,构成千姿百态的图象,可根据其呈像分为人物、动物、风景、花木、文字、抽象等类 ,千姿百态,无所不有。或日月星辰、四时美景;或山川人物、飞禽走兽;或花鸟鱼虫、奇树异草。但凡只要神形兼备,均为好石。
    六、意境。意境为雨花石鉴赏最难得之。若一石兼具质、形、色、纹、象之美, 让人遐想联翩,静态中有动感,凝固中显变化,相得益彰,引观者为之动心,当更属上乘。
    在雨花石的鉴赏中,盆具,几架,清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盆以细瓷黑、白小盆为上,白瓷盆盛深色雨花石,黑瓷盆盛浅色雨花石,配以座子,放置洁净清水,四者相合,方能展现通透水灵、如雾如烟、若明若暗、五光十色,灿若云锦的雨花石之趣。

雨花石名品:
    人之初(因内有如人类胚胎状物而得名。)


亚广设计与制作

编写日期:2004年7月24日;修改日期:2023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