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核雕
 



核  雕




    核雕,是以桃核、橄榄核等水果之核为原料进行雕刻、加工的艺术。最早记载可见于宋朝中期,距今已有有一千多年,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朝时期,这门民间艺术颇为盛行,当时的平民百姓,达官贵人甚至皇亲国戚对核雕都大为钟情,皇宫里还专门请有核雕高手,为达官贵人们雕刻。
    现代人们对核雕的概念大都来自明代文学家魏学咿的散文《核舟记》。该文记述了明天启年间苏州常熟王叔远在不满一寸长的桃核上雕刻出《东坡游赤壁》的场景,被惊赞为“灵怪之材”。该文常被选为中学语文课文而为大家熟悉。
    作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艺人们充分利用果核的形状、麻纹、质地,随形构思,精心布局,通过浮雕、镂雕、圆雕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由于核小盈握、质地坚硬,给雕刻带来很大的难度,没有一定的功力和经验是难以驾驭的。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人微。核雕以其体徽艺精而登艺术之殿堂,被誉为“鬼斧神工”。


    在使用上,核雕常作为项链坠和衣饰物。而民间核雕多以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
    苏州光福的舟山村是近代核雕的发源地。舟山核雕,主要以橄榄果核为材料,橄榄核来自广东一带的“乌杭”品种,质地硬而细腻。苏州舟山核雕工艺精巧,作品造型活泼,立体感强;线条明晰,人物有神,风格细腻,集中反映了苏州工艺雕刻“精、细、雅”的神奇魅力,是我国微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其核雕的技巧主要以浮雕、圆雕和透雕为主,外形基本保持果核的原形。形式有三个系列:珠串式、坠件式和摆件式。所反映的题材一般有四个系列:吉祥如意系列、神仙人物系列、民间民俗故事系列和山水园林系列。舟山核雕的最大特点体现在它的艺术性、观赏性和把玩性,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与许多艺术品一样,核雕的市场价值除与作品的艺术内涵有关外,还与作者有关。现舟山核雕的有名人物有许忠英、宋水官、周雪官、周建明、李晓青等。

 

   


亚广设计与制作

编写日期:2013年6月4日;修改日期:2013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