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产于福建省寿山村的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仅以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所出为正宗。因其色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该石长期受水的滋养,材质温润细腻,为软石中的极品。相传乾隆帝甚爱此石,更使其身价非凡,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该石集稀缺、美丽、软润和拥有皇家之色而深受藏家珍重,价格扶摇直上,古时就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现在更不止于此了。
田黄石在明朝已有发现,被称为“黄石”,但并不为人所重。身价陡增是进入清朝的事了。
相传乾隆朝,皇帝夜梦玉皇大帝赐他黄石,并赐书“福、寿、田”三字,醒后解梦,合福建寿山田黄石,后以田黄祭天,喻上天所赐“多福多寿,王土广袤”之意,从此寿山田黄石为世所重。当时已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的说法。
现已知道,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高山石因地质变迁破碎滑落溪流,埋入田地,经长期的演变而形成的。其范围从坑头发源地到下游的结门潭,习惯上,按出产所在的溪流段,分为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坂的意思是山坡、斜坡,这是自然溪流周边的常见地貌,但经长期的农耕,溪边现已是田地环绕,田黄石就出产在这些溪边的田地中。这条溪流,总长约七、八公里,周边能采到田黄石的区域不足一平方公里。产出面积如此之小很好理解,这是由于田黄石原生矿石是随溪水移动的,沉积的范围只可能在溪流两边,不可能更广。

寿山溪

寿山溪原田黄产区
从原矿来源和形成条件可知,田黄石的产量不会很高。事实上在明朝发现此石后,经数百年的挖掘,在民国时就有“久不产石”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因建设需要不提倡享受,田黄石的挖掘受到抑制。改革开放初,有人到产区出差,坐看石农溪中挖石,尚能以二百元人民币购得一脸盆田黄石,可见当时还有一定储量。能保全盖应当时“不太值钱”。我国改革开放后,寿山村民掀起了二十年的扫尾挖掘“寻宝”热,把所有能挖的田地反复深挖,连小指头大小的“田黄仔”、硬田石也挖掘殆尽。除位于中坂的二亩四分地
(现缩为一亩三分),由当地政府用石砌起加以保护外,能采到田黄石原石的机会已越来越渺茫。如此,田黄价格高企也就不足为奇了。

碰运气的现在田黄挖掘
有人曾估算过,自田黄石面世到现在,存在于世的田黄石量约为两吨左右。实际存世量很难算准。几百年来,上等的田黄石不是为皇家拥有,就是归属权贵所有,现在散落民间的也应有一定量,但以前的田黄石大都以图章的形式存在,图章大多为规则的形状,制作时石料损耗很大,
公认的损耗在三分之二左右,即一枚章若重20克,需60克的原石,章若能传世,每换一位收藏者都有可能将旧章面磨去,换刻新章面,所
以许多传世的田黄章都不大,实为历代磨损之故。田黄石讲究以自然形状,施以薄意雕刻存世那已是民国的事了。此时,上品的田黄石原石已属少见,可以判定,好的田黄石在世量极有限,以至上世纪末开始,有些地方冒出了发现田黄石的新闻,实为借牌子,解玩家渴望的商业运作。

苏州博物馆藏清代田黄章(摄于2015年12月15日)
虽然田黄石已属难得之物,但对其了解一二还是很有必要的。
田黄石可分为白田、红田、黑田、绿田、银裹金、乌鸦皮等品类,虽色泽各异,但细看均带黄色,这是田石称为田黄的原因。在产地,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均有田黄产出,以中坂田产出的田黄,色浓质佳,为标准的田黄石,但其它三坂,也时有优质品。如下坂,曾产过不少质地灵透的上好田黄冻。具体来讲:
橘皮红田,色如红橘皮,为黄中泛红者,三坂均产。鲜艳通明,萝卜纹细致入化,稀少,极罕见,为田黄石中的极品。大材只有皇家才有。记得改革开放初,杂志上曾记载有人获得一方红田大章,但周围无人识得,只知好看,后获得者考证得知
:此为慈禧太后旧物,原为一对,他所获得的市场价已在二十万元以上。红田中,有一种表皮呈不均匀枣红色,其它部分则泛黄,或带黑皮及黑斑,此为土中田黄受高热所至,一般质地坚硬、干涩、无明显萝卜纹,材小少灵气,以往不为藏家所重,可现在也难得了。
现在就是不通灵的红田,只要重量在20克以上也可卖高价了。
橘皮黄田,色带红,略泛黄色,三坂田均产。以色泽取名,或有皮,或无皮,多有细密的萝卜纹,质嫩色浓,凝灵润洁,为标准的田黄石,为田黄的上品。
黄金黄田,以色泽取名,明快而灿烂,三坂田均产。或有皮、或无皮,萝卜纹细密而隐现,为黄中带赤的标准田黄。也为田黄的上品。
枇杷黄田,色黄如枇杷色者,有浓浅二色。色浓者,较之黄金黄略带赭意;色浅者稍淡。三坂田均产。以色取名。或有皮、或无皮,萝卜纹细密有致,温润可爱,为气度典雅的标准田黄。乾隆皇帝不少御书玺印即用此田制成。也为田黄的上品。
白田,色近羊脂玉,多产上、中坂田。有格,似血缕,萝卜纹细致而鲜明。差者色白而浑浊,有白皮深入肌理。此田稀有。
金裹银田,白田有黄皮者,罕见。多产上、中坂田,甚名贵。
银裹金田,外白内黄,色泽明快淡雅,质纯净而细嫩,萝卜纹细密隐约,少大料。
桂花黄田,色如桂花,三坂田均产,以碓下坂为多。以色相取名,石皮或有、或无,萝卜纹或隐或现,色泽虽淡,仍娇艳无比。
鸡油黄田,如鸡腹中之块状鸡油者,三坂田均产。以色质取名,灵腻而细嫩,石皮或有、或无,萝卜纹或隐或现。
熟栗黄田,以色相取名,色如熟栗,三坂田均产。
肥皂黄田,色如黄肥皂,三坂田均产。有时皮略厚,时有杂质,通灵度也略差,为田黄中下品。
蜜蜡黄田,色如蜂蜡,三坂田均产。以色、质取名。产量少而少见。
蕃薯黄田,色近蕃薯,三坂田均产,以色、质取名。质燥,多无纹,不通灵。为田黄中下品。
黑田,或黑中泛赭,或黑中带灰,带灰常有黄皮,肌质较其它田石粗,萝卜纹或粗而显,或细而密,产于三坂田,在铁头岭一带水田中居多。
绿田,青绿色,肌质细腻而透明,萝卜纹细密而有条理,极罕见,且少大料。
乌鸦皮田,又称“蛤蟆皮田”,为田黄、白田外裹黑皮者,皮微透,略带绿灰,或青绿色,肌理多伴小黑钉,多产于下坂一带。

乌鸦皮桔皮红田黄(重47.5克)
获得上品的田黄石,对大部份爱好者来说已是一种奢望,既要有缘还要有钱,就是这般,也不一定能获得满意的石头。所以不仿将眼光转移一下,寿山石的品种还多着呢,如有缘分,得到的石头品质并不比上品的田黄差,但价格却是你所能承受的,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