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首 页>>陆子冈和他的玉制品



陆子冈和他的玉制品

 

    在中国治玉史上,苏州曾出现过三个高峰,第一次在良渚文化时期,第二个高峰在春秋晚期的吴国,第三个高峰自明朝中叶开始逐渐延续到清乾隆时期。明朝太仓人陆子冈就是第三个高峰期的最杰出代表。
    作为第一个在玉文化史上留下姓名的制作者,关于陆子冈的生卒年月记载不甚清晰。但来自陆氏家乡太仓的文史资料显示,陆子冈大约生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即1522年,他成就的一段传奇从古到今都让人津津乐道。特别是在技师与工匠们很难登堂入室的明朝,陆子冈和他的作品能在文人士大夫的笔记中反复出现,实在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
    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说文房器具》中,对陆子冈的玉器有两个评价:一是“法古旧形,滑熟可爱”;二是“工致侔古”。从这12个字中,可以看出陆氏治玉首先很讲传承,而且恰到好处;其次,他的工艺非常精致,有别于前朝玉器古拙的风格。
    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则说:“吴中绝技,陆子冈之制玉,鲍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镶嵌,赵良弼之治梳,朱碧山之治金银,马勋、荷叶李之治扇,张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俱可上下百年无敌手。”陆子冈在吴中绝技中排名第一。
    《苏州府志》也有对陆子冈的专门赞扬:“陆子冈,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如毫发”。
    资料显示,陆子冈自小即爱好雕刻,在作坊中学艺日精后,成为闻名苏城、乃至朝野的治玉高手。他的作品在传承吴中玉器精巧雅致的特色之上,更进一步富有变化与创新,其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后世创制了具有里程碑地位的“子冈牌”。
    “子冈牌”多为长方形,按黄金分割比例切割而成,边、框与底子线条挺拔、均匀平整,既漂亮又讲究。陆子冈为玉牌选用之料都是上好的新疆和田玉,他以浅浮雕形式,在玉牌的一面琢出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图,基本上就是一块具体而微的“玉图画”;另一面常常雕刻诗文,笔走龙蛇,仿佛书家直接手书其上,诗文末端再琢上“子刚制”三字款、“子冈”或“子刚”二字款。玉牌顶端模仿书画的“天头”部分,留出一段雕上双龙戏珠、如意云头、花卉、蝙蝠、瑞兽等各类纹饰,一块卧于掌心的“子冈牌”上集中了最具苏州味道的诗、书、画、印,应该是文人趣味与工艺美术完美结合的又一个典型。
    早在绘画艺术达到顶峰的两宋时期,玉器的设计和制作也受到了绘画艺术“无孔不入”的深刻影响。宋朝出现的立体全景式玉雕,被爱玉如痴的乾隆皇帝称为“玉图画”。明人高濂赞扬宋玉之美:“宋工制玉,发古之巧,形后之拙,无奈宋人焉。”没有资料证明陆子冈是如何从宋玉、宋画中吸取养分,但只比他略微早几十年的“明四家”绘画。却是他最容易见到的样本,对他创制“子冈牌”产生影响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不少“子冈牌”皆从明四家的文人画境而来,松林高士、踏雪寻梅等等。
    陆子冈所治玉器,价格极为昂贵,如“所遗玉簪,价一枝五六十金”,以致明末大文学家王世贞亦指出,苏州的陆子冈玉器、鲍天成犀角器、朱碧山银器“皆比常价再倍”。因传世数量有限,目前国内各博物馆收藏的“子刚款”玉器不会多于二百件,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约三十件,大部分是清宫旧藏,以文房实用器为主。
    正因为在当时已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奢侈品,所以陆子冈的玉遇到了仿品缠身的麻烦。但是,当一种艺术样式成为一个时代审美趣味的最佳代表,那么,群起而仿效也可视为一种善意的追随。这种力量非常强大,在乾隆时期达到高峰,清仿“子冈牌”因此成为玉器“乾隆工”的一个重要代表。



亚广设计与制作

编引日期:2012年3月9日;修改日期:2020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