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首 页>>苏州狮子林
 

苏 州 狮 子 林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东北园林路。园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由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而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园建成后,当时许多诗人画家来此参禅,所作诗画列入“狮子林纪胜集”。天如禅师谢世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诗作画之胜地。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明姓和尚托钵化缘于长安,重建狮子林圣恩寺、佛殿,再现兴旺景象。至康熙年间,寺、园分开,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涉园”。公元1703年2月11日清康熙帝巡游至此,赐额“狮林寺”,后清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额匾。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已倾圮,唯假山依旧。公元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公)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花80万银元购得狮子林,用了将近7年时间整修,新增了部分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贝润生原准备筹备开放,但因抗战爆发而未能如愿。公元1945年贝润生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公元1954年对公众开放。


    狮子林占地1.1公顷,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长廊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其园东南多山,西北多水,以中部的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尺山林”意境。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假山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

    园内主体建筑是鸳鸯厅。南厅名“燕誉堂”,出自《诗经》,意为名高禄重安闲快乐。燕誉堂为全园主厅,高敞宏丽。堂屋门上有“入胜”、“通幽”、“听香”、“读画”、“幽观”、“胜赏”砖刻匾额。北厅称“绿水青瑶之馆”,出自元画家倪云林诗中,“绿水”指水,“青瑶”指假山。中堂屏风南面刻《重修狮子林记》,记述贝氏1917―1926年间重修“狮子林”的经过。北面刻《狮子林图》。厅内陈设精致华贵。厅的前廊西侧可通“ 立雪堂”,后廊西侧门经假山洞穴而进入“卧云厅”,再后为小方厅,厅名“园涉成趣”,其西侧辟门,可登假山。以鸳鸯厅为中心,面向四方的布局,颇为巧妙。院内湖石、花台、小树组成一景。穿越小方厅,院中花台上的巨峰气势雄伟。峰北院墙漏窗的框形各异,并分别套入琴棋书画图案,明快流畅。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古五松园在指柏轩之西,中间隔一竹园。转弯向南可到飞瀑亭。这里为全园最高处,用湖石迭成三迭,下临深渊,上有人工水源,现在每每开动,飞瀑直下,宛如置身山林流水间也!



亚广设计与制作
编写日期:2012年5月18日;修改日期:2019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