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严晶的个人主页

 

 
首 页>>伍子胥小传
 

伍 子 胥 小 传

    伍子胥(?一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人,与孙武同为吴国重臣。
    伍子胥出生在一个世代文臣武将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政治、军事,文韬武略,无所不学。因父亲伍奢及兄伍尚遭谗被楚平王杀害,他避难奔吴,投在公子光门下,策划刺杀吴王僚,为公子光(即吴王阖闾)夺得王位,并辅助吴王进行政治和军事改革。后来,伍子胥向阖闾建议,“先立城廓,设守备,实仓廩,治兵革”。阖闾乃令伍子胥重建城廓。伍子胥上观天象,下测水文地质,在原有吴子城的基础上,扩建阖闾大城,亦即现在的苏州城(现苏州城是否在原阖闾大城旧址,有争论。但布城格局2500多年来未变)。阖闾城周47里210步2尺,并建陆门8个,水门8个。西有阊门、胥门,南有盘门、蛇门,东有匠门、娄门,北有齐门、平门。阖闾大城迄今已有2500多年了。


古胥门(摄于2004年1月28日)

宽阔的护城河是冷兵器时代护卫苏州的有效屏障(摄于2004年1月28日)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用伍子胥为谋士,孙武为将,发动了对楚国的进攻,五战五捷,攻下了楚都郢,使楚昭王仓惶出逃(楚平王已于公元前506年死去)。伍子胥掘开了楚平王的墓穴,鞭尸三百,以报当年杀父、兄之仇。他自己也因此而被封于申,所以又称申胥。
    公元前496年,阖闾在战争中受伤,死在归途中。夫差即位后,于公元前494年出兵攻打越国,获大胜。越国以金银珠宝求和,伍子胥进谏,夫差不听。公元前491年和487年,夫差两次兴师伐齐,伍子胥再次进谏,应先去掉越国这一心头之患,不宜攻打齐国。但夫差仍不听忠言,反听信伯嚭(音pi)的谗言,令伍子胥自杀。伍子胥对舍人说;我死后把我眼睛挖出来,悬挂在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见越国入侵,灭亡吴国。于是自刎而死。时在公元前484年。吴王听后大怒,乃将伍子胥尸体装在皮口袋内,抛在江中。
吴地老百姓为纪念伍子胥命名了胥山、胥江,又为他立祠致祭。盘门内有伍员庙,相城区胥口乡有胥王庙(已毁)和伍子胥墓,但原墓已改建成窑场和民房。1986年纪念苏州建城2500年,当地乡政府在胥江西岸靠近香山嘴公路旁,另建了一座伍子胥墓,供人瞻仰。

 



亚广设计与制作
编写日期:2003年9月30日;修改日期:2023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