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西山,现改名为金庭,位于苏州城西南三十五公里,总面积82.36平方公里,是太湖中最大的岛。岛上山峦起伏、古迹众多、风物清嘉、果木葱郁、物产丰饶,是名副其实的“花果之乡”、“世外桃源”。
盛产洞庭碧螺春、乌紫杨梅、大佛手白果、九家种板栗、青种枇杷、水晶石榴以及银鱼、白鱼、白虾等美味。主峰漂渺峰,又名杳眇峰,海拔336.5米,巍峨耸立在岛的中央,其支脉四向伸延,高低不一,突出于湖中。其山之幽姿、水之逸趣、洞之奇妙,四季之景游移变幻,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更以西山八景最为有名:石公秋月、消夏渔歌、林屋晚烟、毛公积雪、缥渺云场、角里梨云、鸡笼梅雪、玄阳稻浪,点出了“虽然无画都是画,不用写诗皆是诗”的意境。
古迹遗址、民间传统、辞章典故构成了西山风雅美奂的人文景观。自然的鬼匠神工,历史的沧桑变迁在这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神奇的传说,吴越争霸的兵场村、西施避暑的消夏湾、石公山的天象奇观、林屋洞的道家仙府和包山寺的烟火缭绕、罗汉寺的藤樟古幽……美景美色,举目入画,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中国内湖第一长桥——太湖大桥,宛如长虹卧波把她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连在一起。
林屋洞:是一石灰岩溶洞,由太湖水冲刷而成。深数百米。传说大禹治水时曾驻此。洞有三个门,内有六个洞厅,顶平如壁,地面怪石林立,景色奇丽。洞外原有灵佑观,为道教第九洞天。周围环境幽美,“林屋晚烟”为洞庭西山八景之一。
石公山:是西山东南隅的一座山峰,位列西山八景之首。它三面临水,岩石奇秀,翠柏葱郁。石公山以前有奇石两块,伛偻似老翁的就是石公,另一块是石婆。他俩比肩而立,相对而望,传说在日夜思念着隔湖的大姑、小姑。石公之名由此而得。石公山自吴越春秋以来,就是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据记载,唐代的白居易、陆龟蒙、皮日休、宋代的李弥大、范成大,明代的高启、王鏊、唐寅、文征明,清代的汪琬、尤侗、易顺鼎、俞曲园,近代的李根源、宋庆龄等均来此访古寻幽,饱览湖光山色,并留下了众多的诗词、游记及摩崖石刻。海灯法师也曾在此练功授徒。
太湖大桥:是中国内湖第一长桥。全桥187孔,桥长4348米,连通胥口镇渔洋山、长沙岛、叶山岛和西山大庭山。大桥由各具特色的三座桥组成,一号桥最长,1768米;二号桥最高,中心孔高22.5米;三号桥最精致,贴水而浮。桥岛绵绵十余里,直抵太湖湖心。太湖大桥于1992年10月动工兴建,1994年10月竣工。时任总理李鹏为大桥题写了桥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太湖二桥也在规划建设中。新桥将紧贴太湖大桥而建,建成后两桥将分别单向行驶,以减缓交通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