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州 拙 政 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它荟萃了东方园林的造园精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拙政园定局于明代。据记载,此前园址一带曾有不少名士宅第。三国时有吴郁林太守陆绩宅第;东晋时有高士戴颐园居;晚唐有诗人陆龟蒙宅;北宋时有山阴县主簿胡稷言“五柳堂”;元代建有大弘寺。张士诚据苏时,其婿潘元绍在此建有驸马府。明御史王献臣解官归隐苏州,于正德四年(1509年),以原大弘寺址为基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名“拙政园”。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文徵明曾作《王氏拙政园记》,依园中景物绘图31幅,各系以诗。
王献臣卒后,园宅屡易其主,或属私家宅第,或为官府衙署,迭经分合、兴衰、更名。先是其子不肖,一夜巨赌,将园输给徐氏。徐氏居此园五世,后家道衰而其园废。崇祯四年(1631年),侍郎王心一购得园东部荒地十余亩,别营“归田园居”。清初,钱谦益曾构曲房于园西部,安置爱妾柳如是在此居住。顺治十年(1653年),大学士海宁陈之遴购得此园,重加修葺,备极侈华。内植宝珠山茶三四株,花妍色鲜,江南仅见,最为时人称道。吴梅村题有《咏拙政园山茶花》长歌。康熙元年(1662年)园没入官府,先后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后为吴三桂女婿王永宁居所。构筑斑竹厅、娘娘厅、楠木厅等,雕龙刻凤,穷极奢丽。康熙十八年,改为苏松常道署。二十三年,康熙南巡曾游此园。乾隆初年,园中部归太守蒋柴,葺旧成新,名“复园”。西部归太史叶书宽,名“书园”,后又属程、赵、汪等姓。嘉庆十四年(1809年),中部归刑部郎中海宁查世谈。二十五年,又归平湖吴班,时称“吴园”。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入苏,忠王李秀成以吴园及东部潘宅、西部汪宅合建忠王府,拙政园全部归属王府范围。同治二年(1863年),清军攻占苏州,园中部作价入官,为巡抚行辕。十年冬,江苏巡抚张之万入居吴园,十一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园仍名“拙政园”。光绪三年(1877年),园西部归富商张履谦,改名补园。辛亥革命时,曾在拙政园召开江苏临时省议会。1938年,日伪江苏省政府在此办公。日本投降后,一度作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校舍。解放后,曾由苏南行署苏州专员公署使用。1951年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当时,园中小飞虹及西部曲廊等处已坍毁,见山楼腐朽倾斜,亭阁残破。苏南文管会筹措资金,按原样动工修复,并连通中西两部,1952年10月竣工,11月6日正式对社会开放。1954年1月,园划归市园林管理处。1955年重建东部,1960年9月完工。至此,拙政园东、中、西三部重归统一。
拙政园历400余年,变迁繁多,或增或废,或兴或衰,历经沧桑。现存建筑大多为太平天国及其后修建,然明清旧制大体尚在。
该园规模之宏大,为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之首。占地5.195万平方米,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南有住宅一区。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水为血脉。水是拙政园的灵魂,水面占全园面积的1/3,有聚有分,或静或动。聚处浩淼旷荡,如“远香堂”北面,池中列岛两座,贯以短堤小桥,遥望山林苍莽,湖水烟波;分则迂回曲折,如“小沧浪”水院,曲岸湾头,水流曲折,来去无尽,若隐若现,有深壑藏幽之感。
园东部疏朗自然,野趣横生。池水萦绕,岗屿错落,芳草遍地,林木葱郁。黑松、金桂、青枫、香樟、玉兰等古木佳树广植园中,与竹坞曲水、平岗远屿相映照,顿生古旷、山野之趣。园中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亦称“补拙亭”)等。天泉亭中有一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弘寺遗物,名“天泉”。
园中部长廊迂回,亭阁疏朗,水面弯环,园中有园,系全园精华。主厅“远香堂”,古朴精美,屹立于山池之间。透过窗格,四周景物尽收眼底。远香堂东有土石假山一座,山顶有“绣绮亭”,亭内悬有“晓丹晚翠”额。山南有“枇杷园”小院,布局简洁,内有“玲珑馆”和“嘉实亭”,枇杷、芭蕉、竹丛与山石、亭馆相掩映,闲适风雅,独具魅力,为有名的园中之园。院东有“听雨轩”,自成院落。山东以花墙为隔,为又一闲庭小院“海棠春坞”。
由倚虹亭西眺,亭桥贴水,绿荫蔽岸,报恩寺塔遥遥在望,波光塔影,为园林借景一绝。旱船“香洲”集亭、轩、楼于一体,玲珑别致。此外,梧竹幽居、倚玉轩、荷风四面亭、得真亭、小沧浪、志清意远、玉兰堂、见山楼等俱为佳构。
园西部台馆分峙,水廊起伏。中为一“之”字形水池,池东有一波形曲廊沿墙挑出水面,人行其上,宛如凌波踏水。池南主厅为鸳鸯厅式,北名“三十六鸳鸯馆”,南称“十八曼陀罗花馆”。古称山茶花为曼陀罗花,因馆南小院种有山茶名种“十八学士”而得名。池南端有八角形“塔影亭”,倒映水中,宛若宝塔。从亭顶窗格到地面,都拼成八角形图案,是园中最精致的建筑物之一。园西竹篱笆内系1954年辟建的盆景园,现有众多树桩盆景,有老
梅、迎春,山茶、紫藤、木瓜、杜鹃、石榴、紫薇等,千姿百态,极具风韵。在园内向西望,可见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富有特色的屋顶。其余还有留听阁、笠亭、与谁同坐轩、拜文揖沈之斋(倒影楼)、宜两亭诸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