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首 页>>乌米饭
 

乌 米 饭

    在苏州城西乡村,农历四月初八前后,村民都会自制‘乌米饭”食用。其饭,米粒晶莹圆润,黑中带蓝,口味清香鲜糯,色香味俱佳。这一民俗以苏州城西乡村为盛。
    关于它的来历,可上溯到春秋战国。相传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同为鬼谷子的学生,共同研习兵法。孙膑尤为出色,尽得鬼谷子的真传。多年后,庞涓学成出山,并在魏国任大将。庞涓自持甚高,确实也难有敌手,但他深知孙膑的军事才能在他之上,心中甚是妒忌,于是借同窗之谊将孙膑骗来,设计陷害他。结果孙膑遭割去膝盖骨之灾,并被庞涓关在马厩里,企图用饥饿法逼他交出兵书。有个狱卒非常同情孙膑的不幸遭遇,就地取材用乌米树叶捣烂浸汁拌糯米,煮熟后捏成小团子,偷偷送给孙膑食用。因其形状、颜色与马粪差不多,庞涓始终没有发现其中秘密。相传,当年孙膑第一次吃乌米饭的时间在农历四月初八,人们世代相沿成俗,在这一天煮食乌米饭以纪念这位军事家。因农历四月初八又恰巧是佛祖释迦牟尼诞辰日,故乌米饭还有一个“阿弥饭”的谐音别名。传说,清代乾隆皇帝南巡至苏州城西游山玩水时,就曾经品尝过乌米饭和乌米粽。乾隆对这两种美食赞不绝口,其为“二乌宝”。
    具体做法:在苏州太湖地区,穹窿山、五峰山一带盛产一种野生植物乌米树,这一树种在有的地方叫乌饭树,它是杜鹃花科植物。苏州地区做乌米饭用的是此树春天发出的嫩叶。在中药中,其叶称为南烛叶,一般八、九月份采摘,能益精气,强筋骨。其嫩叶中有丰富的色素成分,析出后,色素会强力附着在食材上,同时发生褐变。制作时,将山上采下的新鲜乌米树叶放入石臼,用木棒敲打捣烂,直至渗出深褐色的汁水来,收集这些汁水待用。这一过程要细细做,不能太快,否则会引起汁水四溅。一般捣两三斤新鲜树叶才能获得一小饭碗汁水。再精选上等糯米洗净,将汁水倒入浸泡上一至两天,然后上蒸锅蒸熟,这样的乌米饭才清香持久。若贪图省力,也可把采摘的乌米树叶晒至半干,煮水,取此汁泡糯米,再把糯米蒸熟;或将半干的乌米树叶煮水,用此水放入糯米煮熟,即成黑色味香的乌米饭。
    除上外,新鲜的乌米树叶汁还能做出乌米糖藕、乌米粽子等,多是美食。




亚广设计与制作
编写日期:2013年9月6日;修改日期:2013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