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严晶的个人主页

 

首 页>>苏州虎丘二仙亭与仙人洞
 

苏州虎丘二仙亭与仙人洞



    在苏州虎丘山千人石对面石台上有座石亭名“二仙亭”。该亭始建于宋朝,清嘉庆年间重建,已很有年头了。蹬虎丘五十三参石阶,右边另有一弯转小道,尽头是一木栅栏封住的石洞,内里黑黑的,看不清啥,这就是虎丘仙人洞。现在这亭、这洞看似平常,其实大有来历。这来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笔者游虎丘听一老者说的。


苏州虎丘二仙亭与仙人洞位置示意

    故事发生在宋代。当时虎丘已是迁客骚人游玩之地,但人烟尚稀,周围林木葱郁,时有樵夫穿行其间。
    这天阳光甚好。有个卖柴老翁卖完了柴路过这里,看见亭中有一中年人和一老者正下着棋。这二人面相甚为奇特:中年人头顶微秃,背有些许驼,眼如丹凤,眉入鬓发,一缕长须飘飘然,显得气质非凡;老者唇红齿白鹤发童颜,似睡非睡,精神内敛。卖柴老翁甚为诧异,以前常走这条道,但从未见过这两人。于是走到亭子里凑前一看,棋局刚开。卖柴老翁也是个棋迷,见时晨尚早,就将扁担靠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看不多会,中年 弈者停住了走子,对老者说道:“此处甚佳,但来得匆忙,缺了香茗润喉,不如你我回峨眉再战。”老者点头。于是两 弈者收起棋盘拾级而下。


苏州虎丘二仙亭

    卖柴老翁看得正起劲,直感觉两人走子精妙,甚难割舍。此时听说他们要到峨眉去 。乡下人见识少,也不知峨眉在哪,以为就在附近。看看太阳尚高挂天际,于是提扁担尾随二人而走。二人也没理他,由他跟着。下石亭、走千人石边、过白莲池,来到石阶小道,拾级而上,一石洞就在眼前。卖柴老翁以前常在此行走,知道这有个石洞,但生活要紧,来去匆匆,从没进去过。今天因看得实在心痒,也顾不得了,于是随二人进了洞。


苏州虎丘仙人洞

    洞内黑黑的,卖柴老翁虽有些怕,但好在看得见两位 弈者在前走。过不多久,前面隐约有了亮光,再走了几步,豁然开朗:仙气氤氲,鸟语花香。远远望去,一座金色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耀眼万分。卖柴翁有些不习惯,于是紧走几步跟上了二 弈者的步伐。
    前面一株苍老遒劲的古松下,一宛若天成的石桌、石凳摆放在那。石桌为一整块大石,略成方形,四边前各有一石凳,桌上放着三杯香茗。
    二弈者对面坐下,摊开棋盘,停局时的棋子布局依旧。
    卖柴老翁有些局促,中年人发话道:既然跟来了,就坐下看看吧。卖柴老翁心喜,将扁担搁在旁边的山石上,就坐了下来。
    挺兵跳马,棋子翻飞,卖柴老翁只觉得这对弈的招数从来没见过……不知不觉,一局终了。
    卖柴老翁看得面红耳赤,口干舌燥,激动万分,不觉拿起面前的茶杯一饮而尽,只觉一缕香甜直透心田。
    两弈者不觉笑了起来。卖柴老翁顿觉尴尬,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时,老者对他道:“快回去吧!你已经看了不少时候了,你勿走,我们就勿下了。”卖柴老翁一听话已经说到这一步,再赖着就没趣了 。于是,拿起扁担准备回家。这时才发现扁担着地的一头已烂去了一截,也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虽可惜,但想到家里还备有几根,也就释怀了。
    于是与两位弈者道了别,就从原路返回。这次是熟门熟路,几步就回到了虎丘。
    但一出洞口,卖柴老翁却发现有些不对劲:明明自己刚进洞口时千人石边还林木森秀,怎么回来时已一大片树木没了,人还多了起来。等摸索着回到自己的家门,发现屋子也多了几间,后生们都不认识他了!还口口声声问他:“年轻人,你到底是谁?”卖柴老翁这下傻了眼,反复解释自己的来历。经查家谱方知他是几代之前的祖辈,据载该祖辈外出卖柴后失踪!呜呼,卖柴老翁差点晕了过去。为证实自己所言不虚,于是就带着后生们返回山洞,但入内几十步就碰到一块巨石挡道再也进不了了!
    后来,卖柴老翁,哦,这时的他已是一个小伙子,把所见二位下棋者的容貌、装束告诉了读书人,人家告诉他说:他遇到了仙人,其中中年人 应该是吕纯阳,老年人是陈揣,他跟去的峨眉山远在姑苏城千万里之外,常有仙人出没。
    因出了这稀奇事,石亭后就得名二仙亭;石洞得名仙人洞,那可是曾经直通峨眉山的哟。
    现在二仙亭内有石碑二方,分刻唐末道家吕嵒(吕纯阳),五代宋初道家陈抟二仙像及传记。以纪念之。
    上世纪七十年代游客还能进入仙人洞内,笔者曾入内探寻,十余米就遇大石一块挡道,无法再入。后来园林部门怕出事,把洞口也封了。
    真是:石亭尚遗仙人迹,遥想仙径隐凡尘。

 



亚广设计与制作
编撰日期:2023年9月9日;修改日期:2023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