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数码旅游片,是旅游者旅游生活的艺术再现。其第一步是摄取完美的影像,为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在旅游中如何用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
一般来说,旅游摄像随意性很大,拍摄者往往对旅游点的状况心中没底,只有一个大概的拍摄目标,没有具体的拍摄蓝本,一切只能因景而为,因人而异,灵活变通。与专业摄像不同,专业摄像师以拍摄为己任,而旅游摄像以玩为重,拍摄为辅,这样一来,摄像机置于三脚架上稳稳拍摄的专业架势一点也派不上用场,否则等你拍完一个场景,队伍早就不见踪影了。可以说,旅游摄像是动态摄制的过程。动态既体现在摄像机位随时随地处于变化中,更体现在拍摄者必须根据拍摄对像的随机变化随时调整拍摄方案,达到玩拍兼顾,拍出好片的目的。
具体讲,用数码掌上机拍摄,一要事先准备;二要有好的姿势;三要注意停顿;四要讲究取景。
一、事先准备:因旅游片的拍摄是在运动中进行的,景物的出现,转换,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摄像机应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做法是将打开镜头盖的数码掌上机扣在掌中(在家用摄像机中,有些机型体积较大,需双手协作方能掌控,带有准专业的味道,这类机器是不适合随主人翻山越岭的);又因旅游中景物变幻莫测,镜头焦距伸缩空间极大,非手动调焦所能胜任,故摄像调焦应放在自动档;再有一点,旅游时间具有不确定性,轻装简从又是旅游的特点,这就要求要合理调配待机时间,否则电池不够用。根据笔者的经验,在游玩中真正有价值的场景并不多,移步换景只有在游苏州园林时能碰到,反差特别大的美景间总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在这其间,我们可将摄像机电源关闭,以达到节电的目的。采用这种方法后,一般通用的新电池都能提供一天的拍摄。当然,若能带上多块备用电池,也可作较长时间待机,便于及时捕捉心仪的场景。
二、好的姿势:摄得稳定的影像是一部旅游片能否成功的关键。常见的毛病是影像抖晃不定,影像画面或大或小,让人无法观看,更谈不上鉴赏了。出现此类问题主要是拍摄姿势不正确。

图一
如图1所示,许多拍摄者喜欢用双手或单手拿住数码摄像机,将其远远放在胸前,通过液晶显示屏观看场景效果进行拍摄。其实这种方法有两个弊端: ①机器与肩关节间距离太远,力臂太长,身体任何微小的移动经长力臂传递会变成机器镜头很大的移动,表现为摄取的影像抖晃不停; ②旅游点一般在野外,光线较强,在这样的环境中液晶显示屏显示的图像相对暗了些,图像不够清楚,对取景是不利的。正确的拍摄姿势是右手握机,左手扶一下,将机器向胸前靠(如图2所示),通过寻像器取景。

图二
这样做的理由是:点(左手)面(右掌)在力上构成一稳定结构,使物(摄像机)保持稳定,机器靠胸又使这一结构与肩关节间的力臂缩短,使能移动的范围变小,镜头摆动幅度更小,更稳定。若感觉还不稳,可将摄像机后贴住脸,这样可再增加一个支撑点,更易保持摄像机稳定。当然,这会降低操控机器拍摄移动目标(如飞鸟)时的灵活性,但仍不失为初学拍摄者的一种选择。需要指出的是,寻像器太靠近眼部长期拍摄可能会对单眼(常见的是右眼)造成一定的伤害。笔者同事中曾出现过两例:一例表现为双眼观物时,颜色不一样;另一例表现为有短期单眼观物呈黑白的情况出现
。若为非专业人士,较长期脱离摄像后可恢复正常,没有后遗症;若为专业摄像人士,需注意,会有后遗症。因此在取景时:①单场景拍摄时间不宜过长(事实上旅游时拍长镜头的机会是不多的);②寻像器的橡皮框与眼睛的距离应保持在5厘米左右。
三、注意速度:旅游片拍摄的速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讲究停顿。表现在场景的开始和结束上。在旅游过程中,往往拍摄目标的出现是随机的,因此,许多人拿起来就拍,其实这非常不利于片子的后期编辑制作。在摄像编辑系统上,要使两个场景间过渡自然,前一场景出点的速度和后一场景入点的速度应该相同,否则,那怕是不大的跳跃人眼就能察觉到,并感觉很不舒服。要保证各接点速度一样非常不容易,也不现实,唯一的方案是使每一场景头尾都有停顿。具体讲刚开始拍摄,机位在第一幅画面上保持不动2到3秒,再采用推拉摇移等拍摄手法反映场景,镜头末尾,机位在最后一幅画面上静止2到3秒后再结束。这样编辑时只要需要,任何场景都能拼接起来。 ②应选择慢速拍摄。旅游场景以舒缓,慢节奏为基调,拍摄时讲究平缓悠闲,才易表现出人在景中游的意境。事实上用家用数码摄像机的默认设置拍摄和用通用编辑软件编辑(如绘声绘影)处理作快速平移运动的画面效果并不很好,表现为图像模糊和合成得到的片子在相应段落处会出现不连贯的感觉,由此导致旅游场景美的缺憾。因此,不论从旅游本身,还是技术,都要求旅游摄像以慢拍为宜。具体慢到怎样的程度,由我们采用的技法决定。在旅游拍摄采用的推、拉、摇、移四技法中,与运动速度密切相关的是摇、移两技法。一般而言,受旅游环境地形多变的限制,移为主的场景拍摄手法基本不采用,反映移动目标及跟踪捕捉镜头主要采用摇的手法。具体讲“摇”就是人处于一定点上,借助腰、肩、臂的运动,使摄像机以人为中心作上、下、左、右的转动,达到拍摄的目的。根据笔者试验,实际速度控制分两种情况:若以反映场景为主,则摇的速度应控制在每秒7度以内(约喊16个嘀嗒转90度);如以捕捉快速运动目标为主,像飞鸟,则不受此限制,但被捕捉目标在镜头中的位置必须保持稳定,这样经编辑处理后,目标清晰而背景模糊。这一技术很难掌握,生手不推荐使用。
四、讲究取景:在旅游片拍摄中场景的选取和把握是最终成片质量高低的关键。一般来说场景先由构图决定。构图要考虑景物搭配是否合理,人物大小是否恰当,光影运用是否得当等一系列与摄影构图相仿的要求
。除此外,旅游摄像更应从动态角度把握一连串的场景变化趋势,使人、景和谐统一,体现一种动态的自然之趣。从这个角度讲,旅游摄像与风景摄影是不同的。前者在动中体现美,后者在静中反映美。因此旅游摄像取景应着眼于“动”。具体讲有四个要点: ①大景物拍摄,要通过摇来产生动感。山河湖海,地形、地貌、景观复杂多变,反映这些大的场景,通常需采用远景拍摄。此时,往往由于摄像镜头的限制,获得的影像范围有限,不足以体现出整体的气势,这时可采用“摇”来使场景产生动感,避免呆板的镜头出现。事实上,用家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大场面效果并不好,主要是影像不透和场景缺乏灵气。前者主要是旷野山川,时有薄雾,造成镜头中远处的拍摄对象不够清晰;后者主要是旅游的时间很难把握,大面积光线柔和的场景不易碰到,造成摄得的场景易呆板生硬,使旅游场景的美感大打折扣。因此笔者建议旅游片尽量少采用远景拍摄,当确有需要用远景拍摄的,应考虑光线、时机和手法。如和推、拉、摇相结合,避免在一个拍摄点上停留过长的时间,造成有欠美感的片段出现。 ②人、景要交替变换来产生变化。旅游片的拍摄,是旅游者真实记录旅游经历的过程。游览者是片中的主角。但由于场景变换,
完全跟拍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也没此必要。因此会出现场景不连贯的问题。解决的方案是人物拍摄为主的场景与景物拍摄为主的场景交替摄取,这样在最终合成片中,既能人景交融,体现出一种人在景中游的意境,又能解决场景跳跃的问题,使视觉效果更佳。 ③取景要动静结合。旅游摄像,从摄取静态画面的角度讲,不论从画面的细腻程度,还是画面色彩的还原度,与摄影相比没有优势,它的优势是在动态画面的摄取上。但这并不意味着纯粹的运动效果。事实上许多糟糕的旅游场景表现为画面中的每一部分都在运动,令人难以忍受。其实,旅游摄像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简单讲,在大的静止画面上应有小范围的运动对象;在大范围的运动画面上应有小的静止区域;总之静中需有动,动中需有静,方能获得动态美的效果,表现出人在景中的一种灵动之气。下面以图3为例,介绍一下旅游摄像如何取景。

图三
这是笔者与家人同游苏州拙政园所摄片子中截取的一幅画面。景中三个男人沿九曲桥悠闲地向前运动。在实际拍摄中,机位始终没动,直至三人走出画面。造成的效果是在一个稳定的背景下,三人边欣赏美景,边运动,是以景为主,人产生动感,引起变化的取景方法。这种手法往往用在背景较美的场合,主要体现人在景中游的意境。若人物是女眷或孩童,艳丽的服装更能引起美感,可为镜头增色不少。当然在图中也能看到,因人物在场景中占据比例较小,除运动的效果突出外,每个人物自身的特征并不明显,这点可在后期编辑中解决。事实上在拍摄时,若人物转头面向镜头方向,摄像者可以椭园框处为中心,将镜头慢推至人物脸面清晰为止。其间,若人物还在运动,则镜头应随人物而移动,但必须尽量保持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变,也就是在较大的运动背景上,应有一定范围不动的区域。实践证明,这样的转换在视觉上给人的冲击不大,仍能保持旅游片安谧悠闲的格调。 ④人物要有动感。在旅游片中,景比较易处理,难的是如何表现游览者因景而喜、而感、而乐。一般而言,喜以脸部表情最有特色,跳动的眉目,伸展的口唇,都是极好的表像,但一般不宜用特写来反映。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a.特写要求极稳的机位来摄取,但在旅游中,数码摄像机靠人体保持稳定,大部分拍摄者都无法靠自身的努力来获取稳定的特写镜头,表现为人脸抖晃厉害,效果不好;b.脸部特写往往会暴露人的缺点,在旅游中,疲劳使镜头表现更难以把握;c.由特写返回旅游场景时间较长,镜头语言较难处理。而比较适合表现喜的是近景。近景,反映的是人头胸部,带有部分景观作背景,这样人与景是交织在一起的,想转到以景为主,镜头拉出来就是。感的表现较难处理,一般游览者面对美景有所感悟时,神情比较安静,目视景物若有所思。因此感中,人与景关系最密切,此时从人物侧面以中景拍摄较易处理。从以人为主,采用“摇”转向给人以共鸣的景。当然,若技术到家,也可采用人物近景或特写,不过,当镜头转向“共鸣的景”时,因景尺度较大,往往在“摇”的基础上结合“拉”才能达到要求。乐的显示较易处理。一般乐的表现形式为肢体运动,对人物作全景拍摄就能达到目的。需要指出的是,在常规拍摄中,旅游片较适合采用中景来反映内容。

图四
如图4所示,人高与景高的比值约为 0.618(即黄金分割)能获得比较好的视觉效果。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智能手机的摄像清晰度已可与传统的家用摄像机相媲美,这样人们外出旅游时可不必携带较重的摄像器材,用手机就能记录旅游生活的点滴。用手机摄像有个好处:其拍摄画面可直接显示在智能手机的屏幕上,便于拍摄者构图。要拍出好的效果,可参考前述内容。
总之,数码旅游片的拍摄是技术又是艺术,它采用的是动态拍摄方式,它要表现的是一种人与景和谐统一的动态美,这需要拍摄者敏捷的反应、熟练的技巧和独具匠心的构思,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