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首 页>>童年的农场生活>>第十五节:抓田鸡
 

童年的农场生活

第十五节:抓田鸡

作者 严晶
 


    这挨屁股之事,王进原原本本告诉了孙军波。这小子笑得几乎岔了气。弯着腰道:“以后这事不讲了。我也注意不再走小道了。但哥,你真行!”
    天渐渐热了。这时万物茂盛,麦子也成熟起来。自上次随大人进桑园采桑子后,两人在农场的劳动序列中也算挂上了号。
    今天是五月二十日。洗脸刷牙后,王进和孙军波随各自的母亲到食堂吃早饭。一碟榨菜就着一碗白米粥下肚,浑身舒坦。吃完粥,王进拿起一只白馒头,大口嚼着。这馒头块入口,有种甜滋滋的味道。正吃得起劲,忽见系革委会副主任唐舒走了过来。这唐舒出生于正宗的产业工人家庭,是个根红苗正的头。平常一本正经,但与孩子们却特别合得来。王进和孙军波都叫她唐阿姨。自然,王进和孙军波亲热地叫了她一声。她开心地笑容满面,道:“进进、军军,今天你们可不上学了。”这真是喜从天降。对王进和孙军波来说,没有比突然可不去上课更能激动了。原来今天农场要进行麦田收割,这在当地就是农忙了,孩子是可以不上学在家帮队里劳动的。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分子应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大学教师当然是知识分子,作为教师的孩子,安排一起参加这种劳动,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于是王进、孙军波就被带上一起体验劳动。
    这好消息来得突然,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吃罢早饭,两人就随大部队一起出发了。
    这时已是五月中旬,天上没有一丝白云,湛蓝湛蓝的。大家都准备了一只草帽,就是那种麦秸编制的宽边草帽,以抵挡已有些灼热的阳光。女教师都穿着长袖外套,男教师已有人穿短袖服了。每人手中拿一把弯弯的镰刀,一队人浩浩荡荡奔赴麦田。
    这学校农场有地一千多亩,大片的地块,可用拖拉机犁地,用来种小麦、水稻和棉花;零散的地块用来种蔬菜瓜果;还有一处桑园。种小麦,水稻的地是轮作的。每年十月至十一月间小麦播种,到明年五月中旬至六月收割,然后犁田放水,到六月中下旬开始种稻,再到十月份收割,完成一个土地利用的闭环。这栽种、收获的事,以前学校是请周围公社社员,现在学校停课闹革命,教师参加劳动、学习,这农活就由分批来农场的教职员工承担。一般上午劳动,下午学习,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交替。劳动的目的是体验劳动人民的辛劳;而学习的目的,是灵魂深处闹革命。两者结合,去除旧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习气,造就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
    王进和孙军波走在队伍中间,挽着裤腿,折起袖管,戴着草帽,煞有介事一副准备劳动的样子。“进进、军军!”两人回头一看,原来是唐舒阿姨赶了上来。只见她手里拿着一叠草帽。王进疑惑道:“唐阿姨,你拿这么多草帽干什么?”唐舒笑道:“拿着,待会你们就知道了。”说来奇怪,出门时,王进和孙军波本也想领把镰刀,但掌管农具的保管员就是不给,理由是两人还是孩子,拿着镰刀容易伤着自己。两人没法,虽跟着大人,但心里却在想:没农具怎么劳动啊。想不到,现在唐阿姨居然让他们拿着一叠草帽,这也算农具?
    正迷惑着,前面已有人喊:“到了!”这块麦地在农场东南角临近王进他们上学的大道。麦子已完全成熟,大片大片延伸开去,随着微风起伏,泛着金黄色的灿烂。大人们按照事先的约定,排成一横排,顺着大田,由田边开始,挥镰向前推进。簇簇麦穗,整齐划一地被放倒连成一条,向前。王进和孙军波看着自己使不上力,正在无措时,忽见,已失去麦穗遮蔽的田地上,无数的 田鸡跳了出来,慌张地四处乱窜。这田鸡,其实就是青蛙,是江南农村的叫法。不知啥时,唐舒阿姨已在前面,撅起屁股,手拿草帽,大喊着:“进进、军军,快用草帽装青蛙!”这喜得两人乐开了花。没想到,这一叠草帽竟是派这用场!
    这蛙儿本在麦地里游荡,忽被阳光直晒,失去了隐蔽屏障,一时找不到北,跳了几下,就开始晕了。一大二小顺手抓来,忙得不亦乐乎。前面割麦的人,看着他们抓得满头大汗,哄笑道:“唐舒,带个好头,你们抓蛙我们割麦,像个孩子王!”唐舒笑道:“你们卖力些,晚上才有蛙吃。”
    这唐舒,平常可是一副严肃面孔,今天抓蛙,却如孩子般兴奋。而且她似乎早有准备,就等着这一刻的到来。
    王进和孙军波手脚灵活,抓蛙极迅速,一会帽里就塞满了青蛙。唐舒走来,将两人各自的草帽合在一起,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订书机利索地沿贴合的帽沿订上几下,一个蛙的牢笼就做成了。看得王进、孙军波一愣一愣的,心想:“这唐阿姨真考虑周到!”
    三人正忙活着。忽然,麦地里飞窜出几只大鸟,凄厉地叫着,盘旋在麦地的上空。正割麦的人也激动起来:“野鸡!野鸡!”田里一片混乱,好多只小野鸡慌不择路地窜逃出来。大人们脸涨红着,伸开双手,围成一圈,将野鸡仔挡在中间,逐渐收缩圈子。这些小野鸡刚出羽毛,想飞飞不起,想跑跑不动,除漏了几只,共被逮住了八只。别看这些教师平常在学生面前可是正儿八经的师长,那个师道尊严可是时时端着,可在这广阔天地间,也实实在在放飞了一下自我。王进和孙军波奔前跑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将这些战利品都装进了一对对扣着的草帽里。整个麦田欢声笑语,恰是热闹。
    等收工时,已整整装了十对草帽。其中两对是野鸡仔;八对是青蛙。这野鸡仔归王进和孙军波;青蛙则由唐舒带着系里的几位年轻人捧回去。
    王进和孙军波回到宿舍,就急急将草帽解开。此时,他们养的春蚕早已上山结茧产子,养蚕的大纸盒还在,于是两人就把八只野鸡仔放了进去。中午随各自母亲去食堂吃了饭,下午是农场教师的政治学习时间,两人就去上学了。等两人放学回到宿舍,已是近傍晚。
    没想到,今天不同往日,宿舍外一片热闹。原来唐舒正领着几位小青年,已将白天捉得青蛙洗刷干净,足足盛了两大搪瓷脸盆,放上葱、姜和酱油作料,不知从那搞了两只煤球炉来,正放在炉上烧呢!一阵风吹来,空中飘逸着蛙肉的芳香,那是种混和着鲜酱油味的肉香,在这油水不足的农场,把大家胃口都吊了起来。
    王进、孙军波书包都没放下,就直奔炉边,看着噗呲呲翻滚的气泡,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唐舒见两人馋得慌,用筷子在脸盆内拨弄了几下,夹了两只大蛙的肥腿,喊着:“别烫着了!”,每人一只,让王进和孙军波尝了个头鲜。蛙腿入口,王进只觉蛙肉鲜香味美,弹性十足,为生平尝过的第一美味。看着两小子享受的样子,唐舒笑道:“别光顾着自己吃,去把叔叔、阿姨们都请来,也让大家尝尝鲜!”两人答应了一声,撒腿跑去。挨着宿舍喊了个遍。一时宿舍前人们川流不息,两盆蛙肉飞速见底。
    这一顿,谈不上心满意足,但却让人意犹未尽。蛙肉之鲜美恐再难超越了。

上一节目 录下一节

 

亚广设计与制作
撰写日期:2024年11月12日;修改日期:2025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