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首 页>>班级教学


班 级 教 学


    也称“班级上课制”。
    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教学内容的增加,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已不符合实际的需要,在西欧一些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里出现了班级教学的尝试。如法国的居耶讷中学,分为十个年级,以十年级为最低年级,一年级为最高年级。在一年级以后,还附设二年制的大学预科。德国斯特拉斯堡的文科中学,分为九个年级,还设一个预备级,为十年级。这些都是班级教学的萌芽。17世纪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所著的《大教学论》(1632)中加以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班级教学是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

    在班级教学产生以前,学校采用的是个别教学的形式,在一个屋子里聚集着年龄悬殊,程度不一的学生,教师对每个学生个别施教,教学内容和进度各不相同,教学时间没有统一安排,教学效果一般都很低。欧洲中世纪的学校和中国封建时代私塾的教学就属于这种组织形式。

私塾教学

    随着班级教学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学校逐步推广,其优点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具体表现在:
    ①把相同或相近年龄和知识程度的学生编为班级,使他们成为一个集体,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
    ②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
    ③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使教学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教育事业。
    ④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减轻学习疲劳。
    班级教学的出现是教育史上一个重大的进步。
    班级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充分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又难以充分照顾优、差生的学习和发展。
    中国采用班级教学是在后来。同治元年(1862)清朝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最早的雏型。二十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以后,逐步地在全国采用班级教学的组织形式。
    19世纪末期,特别是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培养人才的需要,为了克服班级教学的缺点,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出现了分组教学甚至个别教学等组织形式。这样做的结果,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如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的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等。
    二十世纪末随着现代媒体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开始渗透入班级教学中,对班级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时至今日尚未能从根本上动摇班级教学的组织形式,其仍然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效率的教学方式。
    采用班级教学,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负责,同时对他们因材施教,辅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亚广设计与制作

制作日期:2007年10月18日;修改日期:2019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