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首 页>>星系和宇宙 今天是:
 


星系和宇宙


    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那么宇宙间是否仅此一个“系统”呢?不是。在浩瀚的宇宙空间,像我们银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有许多,它们叫河外星系,简称星系。目前,已发现约10亿个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也是由无数的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的。河外星系本身也在运动。它们的大小不一,直径从几千光年至几十万光年不等。我们的银河系在星系世界中只是一个普通的星系。


星  系

    星系的结构和外观是多种多样的,被分为旋涡星系、棒旋星系、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四种。
猎犬座M51漩涡星系    旋涡星系:是指具有旋涡状结构的河外星系。从外表上看,它是在绕着核心旋转,有旋臂从核心螺旋地伸向空间。其中心区为透镜状,周围围绕着扁平的圆盘,因此,又称为透镜星系。旋涡星系的旋涡形状,最早是在1845年,观测猎犬座星系M51时发现的。这一星系的照片如左所示 。它离我们有一千四百多万光年,是离我们较近的河外星系之一。从照片上可清楚看到它的涡外还有一个伴系,整个形状显示它是在旋转的。
    旋涡星系又可分为正常涡旋星系和棒旋星系。正常涡旋星系又可分为三种,分别用a、b、c表示。Sa型中心区最大,旋臂紧卷;Sb中心区较小,悬臂开展;Sc中心区成为一个小亮核,悬臂松弛。旋涡星系通常有一个结构稀疏的晕,叫做星系晕,笼罩着整个星系,再往外可能还有更稀疏的气体球,称作星系冕.星系的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10亿到1000亿倍。典型的旋涡星系是仙女座星系M31,它距我们约220万光年 ,用肉眼能看到它象飘浮着的薄云,星系的中间部分象固体轮子那样在旋转,距离中心越远,旋转速度越低。星系的直径大约在18万光年左右,其质量大约为太阳质量的4000亿倍,其中可能有4000亿颗恒星。我们的银河系也是一个巨型的旋涡星系。
    棒旋星系:是指具有一个由恒星组成的棒贯穿其核心部分的旋涡星系。它的臂旋从棒的两端延蜘蛛状星云伸开去,在旋臂里可以看到明亮的星云物质、疏散星团和一些黑暗的物质带。棒体和核心部分似乎连成一体旋转,旋臂则好象是托在棒和核的后面旋转。棒旋星系一般用字母SB表示,按照旋臂从紧卷到展开的次序 ,又可分为SBa、SBb、SBc三种次型。距离我们最近的大麦哲伦星云、小麦哲伦星云都是棒旋星云,这是1518--1520年,麦哲伦作环球航行时在南半球发现的。
    它们在银河系外,前者距我们17万光年,后者距我们20万光年,直径分别为银河系的四分之一和十分之一,质量分别为银河系的10%和2%。大麦哲伦星云内有一个剑鱼座S星,光度为太阳的100万倍;另有一个蜘蛛状星云 ,它是我们观测到的最大的亮星云。大、小麦哲伦星云之间被由氢原子组成的气体“桥”联接起来。
    在旋涡星系和棒旋星系之间有一个过渡类型,称为透镜星系。分为无臂旋涡星系和无臂棒旋星系两类。他们的外形像侧视的透镜。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旋臂,后者则无。
    椭圆星系:是指形状成圆球形或椭圆形的河外星系。他们看起来很象球状星团,但规模更大。其中心区最亮,向边缘逐渐变暗。含有的恒星很多,但没有或仅有少量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质量差别很大,质量最小的矮星系(指光度最弱的一类星系 ,有的是椭圆星系,也有的是不规则星系,质量只有太阳系质量的100万到10亿倍)与球状星团相当;质量最大的超巨型星系可能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系统,达10万亿个太阳质量。椭圆星系用字母E表示 ,后面用数码表示椭圆的级别。E0表示星系呈圆形的盘面,E7是最扁的椭圆星系。研究得比较详细的巨椭圆星系是室女座星系团中的M87,它不仅有固定的喷射流现象,也有四面八方的喷射流现象。他的中心有一个极亮的核心,颜色较蓝,表明其中心有一个大质量的十分致密的天体,很可能是黑洞。
    不规则星系:是外形不规则,没有明显的核和旋臂,也没有旋转对称的星系。这类星系用字母Irr表示。在全天最亮的星系中只占5%。该星系分为两类:IrrI类有隐约可见、不规则的棒状结构;IrrII类具有无定型的外貌,分辨不出恒星星团等组成部分,且往往带有明显的尘埃带。有些IrrII星系可能是爆发后的星系,如M82。有天文学家认为,大、小麦哲伦星云也属不规则星系。不规则星系气体含量多,质量不大,常不超过1010太阳质量。
    星系的空间分布也是不均匀的,星系也有成双或成团存在的。我们银河系和它周围30多个星系组成一个集团,叫本星系团。其中离我们银河系最近的有大麦哲伦星系、小麦哲伦星系和仙女座星系等,它们都是我们银河系的近邻。目前已知的星系团就有1万多个。通过对星系质量、形态、结构、运动、空间分布、内部恒星和气体的成分等方面的观测研究,进而促进对恒星和大尺度的宇宙结构的研究,是当代天文学中最活跃的领域。
    这些众多的星系和星际物质容纳在称之为宇宙的系统中。
    宇宙是非常巨大而空虚的,平均每立方厘米只包含有1克物质。宇宙中的物质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它们成团结块,集结成一些实体,即我们上面称为恒星和星系的天体。 为了对宇宙的尺度有个印象,我们来认识三个不同的比例尺度的模型。
    (1)太阳系模型:把地球缩为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球,也就是一只柚子大小,这时月亮相当于3米外的一颗李子。太阳是一个直径为11米的大球,同“柚子”的距离为1.2公里。
    (2)银河系模型:把太阳系缩小到10厘米大小,此时地球直径只有0.0001厘米,同细菌的大小差不多。太阳这时像是一粒尘埃,肉眼勉强能看见,离地球只有1/8厘米。最近的恒星位于1/3公里处,最近的河外星系则更加遥远。
    (3)宇宙的模型:把整个银河系缩小到10厘米,这时,银河系内相邻两恒星的间隔只有0.0002厘米,离我们最近的河外星系大约只有一臂之长,而目前已测得的最远的天体在10公里远处。这是我们目前已认识的宇宙的“边缘”。
    按现在的研究,宇宙有开始的那一刻,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极大,此时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随着整个体系的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模型能统一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短于温度下降到今天这一段时间,即应小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又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大约为3K。这一结果无论在定性上或者定量上都与大爆炸理论的预言相符。但是,在星系的起源和各向同性分布等方面,大爆炸宇宙学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困难问题。
    过去认为,宇宙是唯一的,但现在的理论支持宇宙也不是唯一的。

  


亚广设计与制作
编写日期:2016年9月27日;修改日期:2021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