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首 页>>山水神韵

 

山水神韵


洞庭东山:
    东山位于苏州城西南40余公里处,它是延伸于太湖中的一个有70公里面积的半岛。主峰莫俚峰,海拔293.5米,大小23个山峰拱卫其周,31个山坞蜿蜒伸展。青山如壁,林木茂密,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四季花香,八节果鲜,素有"花果山"之称。盛产东山杨梅、洞庭红橘,白果、枇杷,更以碧螺春茶叶享誉中外。全岛三面环水,碧波万顷,渔帆点点,鸥影翱翔。山、水、绿浑然一体,仿佛人间仙境。
    东山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紫金庵的宋代彩塑罗汉像、依山傍水的席家花园、雕刻精美的雕花楼、杨湾的元朝轩辕宫、陆巷的明清古建筑、碧螺峰下的灵源寺,令人目不暇接,趣味盎然。
东山雕花楼
    雕花楼原为金姓私人住宅。1922年兴建,历时3年,花去黄金3741两。楼前银杏成林,高墙耸立;背后雕刻门砖古朴雅致,有独占鳖头、招财利市、八仙上寿、鹿十景、尧王访舜、姜太公八十遇文王、郭子仪拜寿等借喻为"福禄寿"的立体塑像。墙对面的雕刻花楼更似琼宫仙府,其梁、衍、往、檐等都雕有花卉翎毛,月梁取双头鸾凤形,檐柱刻竹节长杆,梁头雕桃园结义等三国故事;门窗扇格上刻有彩衣娱亲等二十四孝故事及《西厢记》片断的图案,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楼北小花园,设计精巧别致。它吸取江南名园精华,以翠竹、石笋寓意春景,荷池、小桥点缀夏景,紫薇、玉桂渲染秋景,天竺、腊梅衬托冬景,四季景色时时佳美。园内太湖石假山上,有猢狲、蟾蜍、骆驼、麒麟、老虎、狗熊、水牛、大象、白鹅、狮子等形状的石兽,巧夺天工,自成一格。
启园
    位于东山镇翁巷村北的太湖之滨。原为上海鼎盛、鼎元、荣康钱庄经理席启荪于1933年有家乡所建的一幢别墅,又名“席家花园”,1984年列为太湖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之一。1987年开始,依据“脉接莫厘七十二峰,波联五湖三万六千顷”的意境,重修启园。启园依山监湖,占地72亩。园中池塘清幽,假山玲珑,小桥连路,复廊迂回。柳毅井、康熙皇帝御码头、古杨梅为“启园三宝”。园内辟有“东山方志名人馆”、“康熙皇帝到东山史料陈列室”和历史文化碑廊。
洞庭西山:
    洞庭西山(现改名金庭)位于姑苏城西南三十五公里,总面积82.36平方公里,是太湖中最大的岛山。岛上山峦起伏、古迹众多、风物清嘉、果木葱郁、物产丰饶,是名副其实的“花果之乡”、“世外桃源”。 盛产洞庭碧螺春、乌紫杨梅、大佛手白果、九家种板栗、青种枇杷、水晶石榴以及银鱼、白鱼、白虾等美味。主峰漂渺峰,又名杳眇峰,海拔336.5米,巍峨耸立在岛的中央,其支脉四向伸延,高低不一,突出于湖中。其山之幽姿、其水之逸趣、其洞之奇妙,四季之景游移变幻,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更以西山八景最为有名:石公秋月、消夏渔歌、林屋晚烟、毛公积雪、缥渺云场、角里梨云、鸡笼梅雪、玄阳稻浪,点出了"虽然无画都是画,不用写诗皆是诗"的意境。
    古迹遗址、民间传统、辞章典故构成了西山风雅美奂的人文景观。自然的鬼匠神工,历史的沧桑变迁在这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神奇的传说,吴越争霸的兵场村、西施避暑的消夏湾、石公山的天象奇观、林屋洞的道家仙府和包山寺的烟火缭绕、罗汉寺的藤樟古幽……美景美色,举目入画,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中国内湖第一长桥——太湖大桥,宛如长虹卧波把她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连在一起,
林屋洞
    林屋洞是一石灰岩溶洞,由太湖水冲积而成。深数百米。传说大禹治水时曾驻此。洞有三个门,内有六个洞厅,顶平如壁,地面怪石林立,有瀑布、溪泉,景色奇丽。洞外有灵佑观,建筑宏伟,为道教第九洞天。周围环境幽美"林屋晚烟"为洞庭西山八景之一。
石公山
    石公山是西山镇东南隅的一座山峰,排列西山八景之首。它三面临水,岩石奇秀,翠柏葱郁。石公山以前有奇石两块,伛偻似老翁的就是石公,另一块是石婆。他俩差肩而立,相对而望,传说在日夜思念着隔湖的大姑、小姑。石公之名由此而得。石公山自吴越春秋以来,就是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据记载,唐代的白居易、陆龟蒙、皮日休、宋代的李弥大、范成大,明代的高启、王鏊、唐寅、文征明,清代的汪琬、尤侗、易顺鼎、俞曲园,近代的李根源、宋庆龄等均来此访古寻幽,饱览湖光山色,并留下了众多的诗词、游记及摩崖石刻。海灯法师也曾在此练功授徒。
太湖大桥
    太湖大桥是中国内湖第一长桥。全桥187孔,桥长4348米,连通胥口镇渔洋山、长沙岛、叶山岛和西山镇大庭山。大桥由各具特色的三座桥组成,一号桥最长,1768米;二号桥最高,中心孔高22.5米;三号桥最精致,贴水而浮。桥岛绵绵十余里,直抵太湖湖心。太湖大桥于1992年10月动工兴建,1994年10月竣工。李鹏同志为大桥题写了桥名。
石湖:
    石湖,位于苏州城西南郊7公里,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石湖是太湖的内湖,面积13.5平方公里,水面3.5平方公里。越来溪穿湖而过,南接太湖,北汇胥江,流入苏州市区。越城桥与行春桥形成八、九十丈的堤桥,堤桥正北有一座雄伟的“吴中胜景”牌坊,坊额由当代书法家顾廷龙手书。湖西有横山山系的上方山、吴山、茶磨屿、七子山、福寿山等及石湖水系的越来溪、荷花荡组成。这里是碧水青山,重峦叠嶂,山水辉映、茂林古木,奇树异花,富于田园风光。又有小桥、流水、良田、花溪、池荡,还有古园、古桥、古碑、古塔、古城遗址以及远古文物。
    上方山,又名楞伽山。山下有楞伽寺,山上有楞伽塔,该塔在苏州诸塔中,仅次于虎丘云岩寺塔而居第二位。登山远望,石湖佳山秀水尽收眼底,湖光凝碧,横山叠翠,“山深林幽,花果茂盛“,凝聚江南田园之美,心旷神怡。
    石湖与上方山,交相辉映,遥望风景如画,尤以山巅宝塔更为山水增色,南宋范成大归隐石湖,认为凡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 苏州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子时到石湖观赏“石湖串月”胜景习俗。所谓串月,是指月光呈现,正对行春桥桥洞,“一环一月”,这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下出现奇景,平时不易看到。
光 福:
    邓尉香雪海 邓尉山因纪念东汉太尉邓禹而得名。整个山以种植梅花著称,素有“邓尉梅花甲天下,望中无地不栽梅”之誉。每当农历二月,十里梅海,千顷一白,疑若积雪,满山盈谷,香气醉人。山上有座梅花亭,呈五角形,石柱、石栏、屋宇均为梅花瓣。亭高二丈余,铜鹤结顶,造型极为别致,为香山名匠姚承祖于1923年建造。岩崖上刻有清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荦所题“香雪海”三个字。清高宗弘历曾六次游览香雪海。山上有御碑一块,刻的是当年乾隆游山赏梅时所作的探梅诗,1986年3月公布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
    司徒庙 位于光福涧廊村东南,又名古柏庵、柏因社、柏因精舍。相传为供奉汉高密候、大司徒邓禹的祠庙。现存建筑为清代和近现代所建。1986年3月公布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司徒庙以古柏闻名于世,庭园中有古柏六株,其中四株尤古,相传为邓禹手植。因遭雷击,其形态奇异,名清、奇、古、怪。“清”者碧玉苍翠,挺拔清秀;“奇”者主杆折裂,一空其腹;“古”者纹理纡绕,古朴苍劲;“怪”者卧地三曲,状如蛟龙。有诗赞:“清奇古怪画难状,风火雷霆劫不磨”,堪称吴中一绝。庙中又有《楞严经》石刻,刻成于明崇祯年间,清康熙年间赐额,原置于吴县光福下绞狮林寺中、后寺废,经石于1976年迁置司徒庙中。石刻长87-92厘米,宽22-31厘米,全套84块,现剩83块,缺最后一方记录“发心出钱助成全部石刻者姓氏的刻石。《楞严经》石刻,由当时著名画家王时敏及佛门弟子张炳樊等书,勒石名家章懋斋镌刻,字迹匀称而精正,刀法有力,至今仍十分清晰。1957年8月公布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山岛:
    三山为一大二小的山岛,一为主岛三山,余名泽山、厥山,三峰海拔81.2米。相传因春秋未期有吴氏姊妹三人,各居一峰而名.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建有三峰寺。山上旧有十景之胜。现存者有姑亭,传为梳妆台;板壁峰,人称行山,石峭陡立,恰似一天然的水石盆景;叠石,以石著胜,传为吴王爱女之别宫所在;十二生肖石临太湖、玲成嵌空,似十二生肖之动物形状;其余尚有香炉石、牛背岩等。岛上家家培植盆景。堪称水碧山翠小蓬莱。
穹窿山:
    位于藏书镇西1公里,其主峰笠帽峰海拔341.7米,产太湖东岸群山之冠,经6.5公里盘山公路可直达山顶。据《吴县志》记载,穹窿山为清代著名道教胜地,计有殿、观、宫、阁360间,占地数百亩,后历经兴衰,毁于十年动乱。80年代开始恢复、整理、重建。现有景区面积3739亩,著名景点有:山巅的上真观,北麓的宁邦寺,山南的茅蓬寺,东坡的茅蓬坞原始森林,茅蓬坞中的孙武苑、樱花林等。山中有古人赤松子、孙武、孙武、张良、朱买臣、韩世忠等人炼丹、读书、隐居的遗迹,有李根源、于右任等人题词摩崖石刻多处。清代康熙、乾隆帝曾多次上山巡游,并赋诗题词。
天池山:
    天池山位于藏书镇东北4公里处,海拔169米。因山腰有池,横浸山腹,故名。其一山有两名,西坡称天池,东坡呼华山。天池华山是吴中四大名山之一以幽静风长、山泉闻名、石屋著称,被称为“吴中第一胜迹”。清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巡游此山,并赐翠岩寺匾额。天池为天池山一“宝”。它是半山腰间长年积蓄的一泓澄波盈盈泉等涓涓细泉汇集而成。池水氤氤氲氲,如烟似雾。水中映出白云、绿树、青山、另有一番天地。池边岩石上题刻的“水底烟云”四个大字,点出了天池的意境。天池水甘洌、纯净,用它泡的茶水甜中含涩,涩中飘香;用它酿的酒醇香奇特,回味深远。
尚湖风情:
    尚湖,相传因姜尚(太公)在此垂钓而得名,它位于常熟城西,紧靠虞山,现有水域 8平方公里。尚湖景区主要有荷香洲、枫林洲、鸣禽洲、钓鱼岛、桃花岛等组成,区内有江南最大的牡丹园以及中日友好樱花园水上森林公园、腊梅园等植物园,还开发建设有水上游乐园、天然游泳场、高尔夫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每至冬季,在青山碧水间,群群飞禽振翅击浪,再现“猎猎葭芦老,飞飞鸿雁多”的可人意境。
常熟虞山:
    位于常熟城西北郊,共有森林面积1500余公顷。松涛竹海,古木参天,奇峰怪石林立,洞、涧、泉、瀑遍布,森林覆盖率 96%以上,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且峰峦延入城内,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主要景点有剑门,兴福寺,言子、仲雍墓道,宝岩生态观光园等,著称江南“虞山十八景”的十二个景点就在森林公园之中。
    虞山公园,位于常熟古城区西北,占地10公顷,旧地名半巢居。始建于一九三一年,初名常熟公园,俗称“新公园”。一九五零年更名人民公园,一九八四年又更名为“虞山公园”。该园倚虞山东麓,傍明代城垣,前园地形起伏跌宕,景点错落层叠,富有江南园林特色。后部虞山亘绵,秀木拥翠,山野韵味甚浓,园内有倚晴园、栗里、环翠小筑、半山轩廊、湖心亭、挹翠亭、夕照榭、九曲桥及卷云石、沁雪石、碧芙蓉石诸景。并辟盆景园,其内六托三台一顶常熟流派盆景,千姿百态。此外还设有儿童乐园、卡拉OK茶座、碰碰船、碰碰车,游船等游东设施。该园近年来整修园路,改造基础设施,园林景点日臻完美 。
    一九九四年又移建大门,增雕塑、设喷泉、铺草坪,公园绿地扩大4000平方米,六十年旧貌换新颜。
    虞山公园将自然景色与人工点缀融为一体,选址得宜,独具一格。步入公园,撩人游兴,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虞山是国家森林公园,遍布人文和自然景观,剑门景区、虞山公园——虞山门城楼、宝岩生态观光园风光秀美,让国先贤仲雍墓、孔子的惟一南方弟子言子墓为后人所敬仰。
昆山亭林:
    亭林园 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春色在玉峰。亭林公园位于马鞍山东麓,创于1906年,初名马鞍山公园。为纪念明清爱国学者顾炎武先生,更名为亭林公园。
    亭林公园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色秀丽;名卉异木,怪石嶙峋,素有"江东之山良秀绝"、"真山似假山"的美称。
    亭林公园大门以牌楼、造壁、新大门等构成建筑群,显得宽敞、亲切。园中有一座明清式的仿古建筑,是昆曲博物馆。在马鞍山南半山腰处的龙泉池,白、青、黄三个龙头喷出水柱,直泻水池,气势壮观,景色诱人。
    园中的迎华亭、翠微阁古朴幽雅,别具风格。山后的遂园经梅花墩奇石筑岸,曲折回旋,它以松、竹、青翠的后山为背景,花木、溪流作点缀,青山绿水,优雅秀丽。园中有昆石馆、盆景园、华藏寺、儿童乐园以及顾亭林纪念馆、顾鼎臣祠堂。为纪念南宋秦国公魏景的文笔峰伫立在紫云岩上。
    最著名的是玉峰三宝:昆石、琼花、并蒂莲。亭林公园的风景点还有很多,披上新装的亭林公园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四方来客。



 

亚广设计与制作
编写日期:2011年4月19日;修改日期:2013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