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首 页>>小学语文课本版本目录>>一九五七年版高小语文课本第四册目录>>一个诚实的孩子

一九五七年版高小语文课本第四册第1课

 

一个诚实的孩子

  

    毛泽东同志的母亲姓文,湘乡四都唐家圫人。她中等身材,方正的面庞,和善的眼睛,是一个德性很好的女人。她常怜惜穷人,肯给人帮助。每逢荒年旱月,她背着丈夫,把米施舍给饥饿的人们。她的贤良在乡下是有名的。同时,她的治家节俭也是有名的。她除抚养儿辈外,要做一般农妇所做的事情一一做饭,拾柴,纺棉,缝补和浆洗……
    毛泽东同志非常爱母亲,孝母亲。他对母耒是一贯温顺,体贴入微的。母亲的一切美德,对泽东同志的影响很大。
    乡间传说着几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年,秋收时节,农民们把稻谷打了下来,都摊在坪里晒着。忽然,天下起雨来了。大家忙着收谷子。幼年的毛泽东同志且不收自己家里的谷子,而先帮助一家作佃户的去收。父亲生气了。泽东同志说:人家家里很苦,还要交租,损失一点就不得了;我们自己家里的,自然不大要紧些……
    一个冬天,泽东同志离家去学校读书。路上遇着一个穷苦的青年,他在风雪的冷天里还只穿着一件单衣,冻得打颤。泽东同志和他谈了几句话之后,就脱下自己的一件夹衣给了他。及至假期回家,家里检查他的衣服时,发现少了一件,质问泽东同志,泽东同志照实地说了出来。
    又有一次,旧历年底,父亲叫泽东同志去人家取回一笔猪钱。在回家的路上,碰见了一些衣服褴褛的可怜人,他就把手中的现钱都给了他们。
    还有一个很有意义的,足以启发我们的读者深思的故事。一天,泽东同志的父亲叫他和他弟弟去收田里的拖泥豆。弟弟调皮,选豆子长得稀的地方拾。豆子稀,拾起来容易些,面积也宽些。泽东同志却选了一块豆子长得密密的地方,老老实实地一颗一颗地摘、拾。这样,时间要得多,但面积却比较小。父亲来了,随便一看,竟称赞弟弟而责备哥哥。但泽东同志拿篮子里所得豆子给父亲看,父亲也就不说话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泽东同志从小做事就是踏踏实实的,他小时就具有一种忠厚诚实和朴素的品质。
    也是姓毛的一个邻人,把自己的猪卖耠了泽东同志的父亲。说好了价,也交了些钱,但是没有赶猪回家。过了十来天,猪价也涨了,父亲叫泽东同志把猪赶回来。泽东同志到了邻家,邻人说:“猪价涨了,我又喂了十多天,现在我是不卖的了。”泽东同志说:“是呀!你又喂了十多天,还是说好了的那些钱,你当然不卖了。”泽东同志空手回到家里……
    韶山冲的人们到现在还都传说着这些故事。“润芝(毛泽东同志的号)先生从小就是很讲礼性(讲理)的。”他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唐家圫”,地名。圫读tuō
②毛主席有两个弟弟,大弟毛泽民烈士和二弟毛泽覃烈士。
③“拖泥豆”,豆的一种,豆粒比大豆的豆粒小些,黑赩(赩读xì,赤色)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本课文的主角是毛主席。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中国工业化之父。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中华民族就不可能摆脱衰落的趋势并重新站起来;没有毛主席,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就不会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并建立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这样的伟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也闪现着普通中国人的美德。本课文则记述之。


参考资料


毛家三兄弟与母亲的唯一一张合影


亚广设计与制作

制作日期:2023年1月22日;修改日期:2024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