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首 页>>百科汇集>>篮球运动 | ||
今天是: |
||
|
||
189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J.奈史密斯博士创造了一种运动方式:将两只装蜜桃的竹制篮筐分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充当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篮筐下部有底,每次投球进篮后,都要搬梯子爬上去把球取下来才能重新开球继续比赛,很不方便。不久后,奈史密斯与同事一起对球篮进行了改进,创制出以金属材料做成的,底部没有封闭,但其口径比球小的球篮。使用这种球篮比赛,每投中一球,只需用竹竿将球捅出篮筐,大大方便了比赛。以后铁篮又经过多次演变,于1893年,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 |
![]() |
|
网。此时投中的球已不必借助人力,而能自动落下了。这种运动因最初是用装水果的篮筐作投掷目标,故名“篮球”。 |
||
![]() |
||
激烈的篮球比赛 | ||
1893年开始规定每队上场人数。定为每队5人。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用多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
||
![]() |
||
现代透明篮板 | ||
篮球运动在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我国。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改革开放后更得到了很大发展,篮球界请进来走出去日益频繁,大大丰富了我国篮球运动的内涵。对引导人们从事这项运动,增强体质大有益处。 |
||
|
||
亚广设计与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