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就听说赶海有趣,但从未体验过,今年热天我到山东日照去玩,总算体味了赶海的意趣。
那是8月的一天下午,我们赶到海边,只见海水已远远地退去,露出大片的黄沙滩、礁石和卵石堆。热辣辣的阳光照得周围暑气腾腾,但赤脚走在沙滩上却感到凉爽滋润,无数的细沙抚摸着脚丫好像按摩一样舒坦。
开始也没看出什么,不觉得有什么乐趣,但走着走着就发现沙地上有生命的痕迹,特别是卵石堆积处,海蟹纵横,好不热闹。大的如大拇指甲般大小,小的如绿豆般小巧,快步横行,一副奈我如何的模样。更特别的是这些小蟹的背壳就仿佛京剧的脸谱,有的像怪脸、有的如昆虫、有的就是朵花,煞是好看。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蟹壳上居然有这么丰富的花纹,实在惊奇极了。
再看那海水洼子里,简直就是一付极乐天。挺着细钳的小虾,穿梭来往的游鱼,如五角星般的海星,呈红色长着扁爪的海蟹,还有那浑身长刺的小海胆,甚至我还抓到了一只在里面飘浮的如鸡蛋般大小的小水母,真是趣味横生。
别看这些生命似乎触目皆是,但要真正逮住它们却也不是件易事。那小蟹,藏身本领特强。有的深挖洞,躲在黄沙底下,你挖它钻,往往挖成了一个大沙坑还是不见踪影;有的压在卵石下,你只有翻开了石头它才现身;有的简直就是飞毛腿,特别在水里几乎是一闪而过。我抓那只红色海蟹就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又追、又堵、又扒沙,还搬来了几个伙伴,通力协作才算逮住。那海星可是藏而不露。它的体色可随周围环境作一定的变化,专捡那些深色的卵石、礁石凹陷处躲藏,几乎看不出来。小的有1厘米,大的有5-6厘米,还有两个品种呢。一种有细长的腕足,反面呈淡黄色;另一种就像一只五角星。据当地人讲,以前还可抓到大个的,只是现在越来越少见了。一般这些海星随着潮水而进入海滩礁石区,退潮时就留在了礁石上,吸附得很紧,背部的颜色和礁石的棕黑色一模一样,很难分辨。许多人看到我提桶中的海星都羡慕的很,可就是抓不到,这让我们一群人着实高兴了一阵。那水母可是可遇而不可求。我抓住的那只是在海水洼子里碰到的,厚厚的头,飘飘撒撒的边,像一朵半透明的花;而有的人则是在浅海里抓到的。我还看到一位游客抓到了一只口袋般的水母,倒扣着,全身薄而透明的一层,一收一张,在水中飘飘荡荡,潇洒极了。最难抓的就是小鱼了。你往东,它往西;你下压,它往旁钻,很不好对付。它们的模样千奇百怪,有的像梭子,有的像爬虫,还有的如细细的缝衣针,我在万平口海滩就看见几个人逮着几条,生着一付长嘴巴,约4厘米长,就那么悬在水面,那些人称它飞鱼,我怎么看也看不出它能飞。最好抓的当属海胆了。它像只倒扣的毛栗子,你只要睁大眼睛往海水下的沙滩上瞧就可能找到。大的是抓不到的,那要在深的海里才有,有的是小的。我在海鲜店里尝过它的滋味:如炖蛋,有一股特殊的鲜味,好吃极了。
赶海真是一种享受。时间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潮水又长了起来。那些长在礁石上的蛑砺、淡菜我们是来不及挖了,只能等以后,或许别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