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韩非是韩国公子,与后来助秦王一统天下的李斯同为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得意门生。就才学,李斯自认为不如韩非,两人是惺惺相惜的好朋友。

韩非与李斯为同窗,曾长期随荀子学帝王之术
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随着秦国的日益强大,韩国日见衰弱,韩非数度上书韩王,但终不见采纳。于是将自己的见解汇成五十五篇。有人将其带到秦国,秦王嬴政看后大为赞赏,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
后秦国攻韩国,但韩王不用韩非,直到事急,才派韩非出使秦国以解燃眉之急。秦王见到韩非非常高兴,特别看重,但韩非终不为秦国出一谋。不但不为所用,还为六国通风报信。于是李斯向秦王提议:“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于是下令杀韩非。这就是历史上李斯谗害韩非的由来。其实对于有作为的政治人物,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否则不能成事。在这件事情上,李斯在秦国大业与个人友情上做出了选择。 秦始皇十四年
(公元前233年),韩非子被杀于秦。 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五十五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
)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