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首 页>>老挝田黄印象记>>初识
 

老挝田黄印象记

——初识


作者 严晶


  我接触老挝田黄始于2015年。当年偶尔闲逛淘宝网印章石商铺,每每在寿山、青田和昌化石下见有鹅卵石般的名为老挝田的石头。其雕刻品可一观。更有个别石铺辟有专类,专售老挝田黄原石或由其制成的印章、雕像和摆件。其原石色彩多异。劣者粗糙木纳,如寿山牛蛋石中的下品;优者质温润色鲜,且有半透者,品质远超常见的寿山倔性石,与书中偶见的寿山田黄原石相仿。佳者价已昂。在个别石铺中尚能看见价能接受者,只是一下单,价即升,可见其市场规模并不大,少量出货就能影响价格。由老挝田黄原石制成的作品,一般雕工粗糙,但由佳石刻制的优品已出现,并已有实力派雕刻师加入,甚至可见到形神具佳的作品。
  翻阅新出的印章石著作,在讲到田黄石仿品时,常常加入了对老挝田黄石的简短描述,称其为老挝黄石,归入易与寿山田黄混淆的外来石种。这到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对寿山田黄的认知其实很肤浅,知识主要来自介绍田黄的图书。仅有过三次与田黄接触的经历。
  第一次是早年亲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花二角钱在旧货铺中淘得的一枚田黄随形素章,约成年男性大拇指大小。我上手把玩过。其色如琥珀(是那种以前老品种),暗黄中带红,半透明,内部红格纵横,萝卜纹明显。该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亲戚以二千元卖出,纸面上翻了一万倍。当时觉得很是神奇。第二次是在市文物商店橱柜内看到的实物,约成年男性拇指甲盖大小,橘皮黄色,不透明,一微小随形素章。开价三百八十元!这可是我当时月收入的三倍还不止。第三次是在市博物馆展柜内,看到了博物馆馆藏旧物,这我拍了下来,就这:

  说实话,三次与寿山田黄的缘分并没让我产生书上描述的那种感觉,反倒是觉得此物很一般。但进入本世纪,媒体每每曝出田黄的神话,让我对此物产生了兴趣。心想:应该是我从未接触过上品佳石,才会不识此物。现在机会来了,无缘真物,见识一下冒充品也未尝不可。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老挝田黄怎么会如此名目繁多呢?似乎比专著介绍的寿山田黄花样还多!
  最无疑问的是“老挝田黄”这个名称。因该印章石原石产自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由森林覆盖的山脉溪流及沿线,与寿山田黄生成类同,外观也类似,所以借用产地国名老挝加上田黄来命名,这好理解。但从具体产地开始就模糊了。该石有南北之分,但结合网上查地图,这南北的地域分布甚难理解。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自北向东南呈狭长分布。从网上介绍来看,老挝南北田黄石产地甚不明确。除位于老挝东南部阿速坡省是老挝南部田黄石产地是确定的外,其它都模糊。
  对产自异国他乡的印章石要真正确定产地,在国内确实不易。从现在的情况看,老挝从北到南都有老挝田黄石出产,至于具体到位置,现在虽难以确定,但随着时间推移,总会越来越有准确信息披露的。寿山石各品种不也如此吗?
  无法以具体产地来区分老挝田黄的种类,那就通过具体的实物来归类也未尝不可。
  老挝田黄是掘性独石。其形成经过水流搬运、被基质裹埋、成色离子渗入等理化过程。从已有的老挝田黄原石来看,有两大类四小类。大类可分为水料和田料。水料的特征是皮透明呈薄薄一层或仅有稀疏的外皮。一般表面布满小坑,为流水搬运时与其它卵石互相碰撞所致。可分为两小类:一类棱角分明。这类包括刚从基础矿剥离落入溪流和剥离母矿后不久就被埋入基质完成理化反应后的独石。从严格意义上讲,刚落入溪流的不能算老挝田黄,但被埋入基质完成理化反应的应算。我曾见过一块不规整,略呈长方形的麦芽黄原石,表面皮层稀薄呈透明状,并被冲刷出线状纹路,但质透色正,很是诱人。另一类圆润,呈不规则卵石状。这类是原石剥离母矿后或被水流携带磨去棱角,在某处又因地质变迁埋入基质中完成理化反应,再因地质变迁重新进入溪流;或脱落不久就被埋入基质完成理化反应后因地质变迁又进入溪流的独石。水料一般品质较好,且多通透者。这可能与其外皮透明,内在一目了然,石商交易时有意识地选择有关。


老挝田黄老黄色田黄冻原石(水料)

  田料的特征是有封皮,往往皮还很厚。封皮通过放大镜看如人皮肤,且有细密的流水冲刷痕迹。这类普遍呈卵石状。分为两小类:老挝蛋和老挝田。前者内部很花,常红黄白灰及半透明不规则色块混乱交杂,不堪赏玩;后者颜色较纯且透,一般以黄、白、红、灰为主,也有大块两、三色复合,交界明显者,可赏可雕。据网上介绍后者仅占这一大类的3%。购这类原石颇有赌石的味道,但也刺激。在实际交易时,应避开皮色不均匀且花的原石,选择人为开窗的原石下手获得好料的把握会更大些。当然这种机会现在已很少了。


棕黄色皮老挝田黄开窗(橘皮黄)原石

  最近一、二年新出的寿山石专著中,也开始化多点笔墨介绍老挝田黄的来历。据介绍:老挝田黄分南、北两类。产南部阿速坡省的都为卵石状独石,质量参差不齐;产北部的北部黄,是由整条矿脉因地质变迁陷入地下而形成的,虽也有破裂碎块以独石状存在,但大部分仍整合在一起,需人工采挖方能获得。若真如此,优质的老挝田黄将大部分出在独石中。原因很简单:独石更能获得好的理化条件完成演化,这点应与和田玉以籽料为贵相同。
  最初,老挝田黄因外观、内在,不管是从质地上还是从刀感上或者是颜色上,与寿山田黄高度相似,故被用来冒充寿山田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本身的售价也在不断提高。现已脱离借名阶段独立行世。但不可否认,其与寿山田黄毕竟存在文化积淀上的巨大差距,价值尚无法相提并论,故冒充寿山田黄之例也甚多。随着时间的流逝,老挝田黄的价值也会不断提升,独立行世已成必然趋势。
  老挝田黄另一有意思的地方是其被发现的历史。
  当年,中国的进步带来了人们对物质生活品位的提升,导致国内的高档木材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许多木材商走出国门海外寻木。老挝的原始森林中也就有了福建木材商的身影。他们在寻木间隙发现在密林溪流沿线居然有类似田黄原石的独石存在,于是带回国内鉴定,结果确认是一种新的印章石,其生成环境与寿山田黄类同。据网上记载,最初进入国内的时间是2013年;据福州石商记述:2014年在福州原石市场看到类似原石。是年八月,老挝田黄石随着其原生矿石——老挝石大量出现在福州市原石市场,老挝田黄就此登上中国的印章石舞台。
  其间有个插曲。初期的老挝石有大料,具有裂纹少,品相优,色泽亮丽,纯正自然的特点,十分耐看。于是人们高价囤货,以求升值后获取暴利。令人遗憾的是,经一段时间存放,大量的老挝石美色退去,变得相当普通,市价一泻而下。人们就此怀疑:同为老挝石的老挝田黄是否也会褪色?其实老挝石分新性和老性。与寿山石不同,新性寿山石易裂,加工、保有性差;新性的老挝石是易褪色,美感不在,观赏性差。而老挝田黄因经过了特殊的演变,进而避免了许多老挝石易褪色的问题,成为一代美石。其实老性的老挝石也是不褪色的,但其只占老挝石总量的10%至20%,老挝田黄也在其中。

老挝田黄印象记

第一章 初识 第二章 细究 第三章 常品 第四章 外皮 第五章 异品 第 六章 好石 第七章 购买 第八章 鉴赏


 

亚广设计与制作
撰写日期:2024年4月12日;修改日期:2024年8月17日